登黃鶴樓吟古詩賞風景秀麗各處美景
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武昌蛇山之巔,自古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由于歷史悠久,民間對其名稱來源的神話傳說故事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其中以明代《報恩錄》記載的故事流傳最為廣泛,故事大致描述的是蛇山黃鶴磯頭上原有辛氏開設的一家酒店,一道士經常向其討酒喝,為了感謝他的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辛氏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酒家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相傳此道士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新中國成立以后,八十年代初,為了還黃鶴樓的本色,于1981年10月對黃鶴樓進行重建和修復工程,工程歷時4年,1985年6月落成并向中外游客開放。
黃鶴樓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
黃鶴樓外觀為五層建筑,里面實際上是九層。中國古代稱單數為陽數,雙數為陰數。“9”為陽數之首,與漢字“長久”的“久”同音,有天長地久的意思,所謂“九五至尊”,黃鶴樓這些數字特征,也表現出其影響之不同凡響。
黃鶴樓主樓的五層結構依次為:一層為大廳,有著名的《白云黃鶴圖》,圖上有仙人乘黃鶴離去的飄然景象;二樓主要介紹黃鶴樓的歷史,有題寫于壁上的《黃鶴樓記》;三樓大廳內是一組陶板瓷畫,題名為《文人薈萃》,再現了歷代文人墨客來黃鶴樓吟詩作賦的情景,最有名的是崔顥的《黃鶴樓》;四樓是文化活動場所,專門陳列當代書畫家游覽黃鶴樓的即興工作;五樓大廳內是一組題為《江天浩瀚》的組畫,面積達99平方米,由十幅壁畫重彩畫組成。登頂五樓,武漢三鎮盡收眼底,長江的浩瀚美麗,長江大橋將武昌和漢陽相連,屹立在對岸龜山上的龜山電視塔,整個城市的高大建筑和風景都展現在眼前。
與之交相輝映的白云閣,坐落在蛇山之顛,共4層,高29.7米。前樓后閣構成“白云黃鶴”,成為武漢的標志物。
黃鶴樓公園門票價格:50元/人 對外開放時間:8:00--18:00
游覽所需時間:2-3小時 電話:027—88877330
黃鶴樓公園景點:
☆黃鶴樓南樓:舊時有白云樓、安遠樓、瑰月樓、楚觀樓諸稱,它與黃鶴樓、頭陀寺、北榭并稱為古時蛇山"四大樓臺"。現樓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園南區黃鶴樓東南185米處。南樓背山面南,面闊5間,長16.5米,進深3間,寬7.5米,高9.5米,上下2層,鋼筋水泥仿磚木結構,歇山式頂,重檐飛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復,6圓柱,軒敞明潔。樓前有一棵百年古樹,給南樓平添古樸之色。
☆白云閣: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是觀賞黃鶴樓、蛇山、長江的極佳景點。白云閣歷史上曾是南樓的別稱,閣名源于唐代詩人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詩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閣,外觀為塔樓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95平方米,閣名由史學家周谷城書寫。
☆毛澤東詞亭:在南樓東南側,黃鶴樓東南206米,白云閣西南90米處。詞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長寬各6.6米,高9.5米,為四角攢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寬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游長江后填寫的《水調歌頭.游泳》。
☆擱筆亭:在黃鶴樓以東132米處,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
千禧吉祥鐘:身重20噸,蒲牢1噸,取20世紀和21世紀的連接之意,鐘體材料為銅合金,含黃金2.1公斤,銀8.4公斤,它是明朝永樂大鐘以后我國鑄造的最大銅鐘。大鐘外形為裙邊圓鐘,口部直徑3米,高約5米。
“鵝”碑亭:在黃鶴樓以東245米處,有清代流傳下來在武昌蛇山黃鵠磯的一筆草成的"鵝"字刻石一方,傳說書圣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過鵝群,有次情不自禁寫下此字。1986年,風景區將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鵝字碑立于形如彎月的鵝池東端,在碑的北側建一石拱橋,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詩碑廊:黃鶴樓東南210米,環繞景區鵝池四周,碑刻內容為當代國內書畫名家書寫的歷代名人吟詠黃鶴樓的詩詞名句(亦有部分當代詩作)。碑墻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據真跡描摹鐫刻。
黃鶴歸來銅雕:位于黃鶴樓以西50米的正面臺階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龜、蛇馱著雙鶴奮力向上,黃鶴帽腳踏龜、蛇俯瞰人間。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系純黃銅鑄成。
九九歸鶴圖浮雕:在黃鶴樓東南240米處,位于景區白龍池邊,是國內最大的室外花崗巖浮雕。整個雕塑呈紅色,99只仙鶴呈現種種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勢呈不等距z形,全長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輝,江流不息,生機盎然。99只不同動態的仙鶴,和諧分布在松、竹、海、靈芝、流水、巖石、云霞中。
黃鶴樓文化:
唐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關鍵字: 岳陽樓 滕王閣 規模 風景 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