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三峽那些沉睡在江底的美
長江從青藏高原各拉丹東奔流直下,匯集百河千川,劈開崇山峻嶺,氣勢磅礴,浩浩蕩蕩,一頭撞進雄偉峻拔的夔門雄關。夔峽又稱瞿塘峽,他兩岸峭壁如削,將窄如帶,水流湍急,穿行其間,給人以“波調恐地翻之感”
三峽工程建成蓄水后,“高峽出平湖”,是碧波粼粼,輕舟蕩漾的另一番景觀。南岸粉筆墻上的題刻,纖夫古道等古跡將被淹沒。
秭歸是詩人屈原的故鄉,位于長江北岸屬香溪寬谷地帶的臥牛山麓,四周城墻環繞,形成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筑風格。故有“葫蘆城”之稱。
又因城墻均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每逢端午節,秭歸人在屈原沱上賽龍舟,以此撫慰屈原忠魂。秭歸現存的名勝景觀主要有屈原祠和屈原宅。秭歸屈原祠現已遷建鳳凰山遙對三峽大壩,原址已沉入江底。
白帝城位于長江北岸,距奉節城東8公里。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是三峽旅游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和碑刻甚多。其中有著名的春秋戰國之交的巴蜀銅劍。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進入2000年,白帝城進入了艱難的調整期。三峽庫區二期蓄水在即,白帝城部分區域將被淹沒,一些著名的景點必須搬遷。三峽蓄水前白帝城周邊的護坡整治完成。
著名的西閣搬遷,杜甫塑像也“移民”而去,再也感受不到那幽遠的詩境了。白帝城下的水八陣圖被永遠淹沒。但對于白帝城來說最大的損失莫過于“滾滾長江東逝水”奔放狂熱的意境變成了“靜靜江面上的孤島”,失去了往日的神韻。
石寶寨,被建筑專家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在云霧繚繞和綠樹掩映之中,一座孤城拔地而起,四壁如削,超然卓立,恰似一片天皇的玉璽自遠處飄然飛來,巍巍然落腳在江濱的坦垣上。
故當地人稱此峰為玉印山。石寶寨從江邊的山腳下到山頂高60米,人們可以從寨樓迂回而上,直達頂部。各層之間都有一條迂回曲折的轉梯相通,每層都有祖像和紀念性的碑刻。
游人盤旋而上,登臨古剎紺雨宮。古剎政殿內供有古代巴國將軍曼子塑像,廂房內有忠縣文物和名人的書法石刻。石寶寨是我國僅存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筑。
是我國南方民間建筑技術的一座標志性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玉印山現成為四面環水的孤島,石寶寨也以臨水而立,雖然已經采取措施加以保護,但原有的景觀已不復存在了。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古代三峽交通全靠水路,每逢洪水季節,三峽禁航,船靠碼頭,旅行斷絕。后來在瞿塘峽北岸懸崖峭壁上開鑿了一條棧道。
這條棧道從奉節鐵柱溪至巫山青蓮溪,全長65公里。古棧道史建于清光緒14年(公元1888年),歷時三年建成,其工程之艱巨,難以用語言形容。
三峽工程截流蓄水之后,這條棧道全部淹沒于水下。湖北秭歸縣境內的香溪,又名鄉溪。發源于神農架,是流入長江的支流之一。香溪水質晶瑩,四季清澈,流淌于彩石鋪底的平坦河床,險峻陡峭的萬山峻嶺之間,直至匯入長江形成“涇渭分明”的奇觀。
線路亮點:
長江三峽充滿“東方美”,將水、叢林、文化景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三峽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峽谷中罕見的游船可以穿行的大峽谷。不妨搭乘目前國內最豪華的內河游船世紀游輪,一邊吹著江風欣賞美景,一邊回憶戀愛時的浪漫事。
乘游輪游三峽,必經過三峽大壩。壇子嶺景區是整個三峽壩區15平方公里的制高點,也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
真正的峽谷之美,從雄奇的瞿塘峽開始。巫峽則更具幽深之美。包含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小三峽就在云霞縹緲中,小三峽雄奇之中帶著秀美。
其中龍門峽峭壁高聳入云、峰峰相對,巴霧峽江水平靜如鏡,而滴翠峽遍布的鐘乳石,水嫩蒼翠,不辜負“滴翠峽”這樣詩意的名字。出了小三峽,便可“放舟下巫峽”,兩岸是連綿的青山,江流曲折平緩。巫山十二峰就像一串翠綠的寶石,鑲嵌在江畔。
旅游貼士:
交通:搭乘國內最豪華的內河游船世紀游輪,在船上活動、住宿,減少舟車勞頓。由于船上有歡迎和歡送晚宴、學打太極、學打絲巾、學做川菜等,還可欣賞到四川絕活變臉,很適合愛熱鬧的長者。
氣溫:三峽景區氣溫較低,風較大,建議帶一件能防水、防寒的外套。
美食:三峽名菜有荊州魚糕丸子、洪湖紅燒野鴨、峽口明珠湯和皮條鱔魚等。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大峽中又套有若干小峽。瞿塘峽最短,只有8公里;西陵峽最長,為66公里;中間段的巫峽為45公里。瞿塘峽和巫峽間隔有大寧河寬谷,長度為26公里;巫峽和西陵峽間隔有香溪寬谷,長度為47.5公里。
經過前輩們數翻的探路,三峽徒步路線已經逐漸演變成一條成熟的徒步路線,所需要的只是足夠的信心和心理準備。徒步有從長江上游住下走和從長江下游往上走兩種選擇。
在徒步時又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分為只徒步三峽而寬谷由交通工具代步,和整個峽和谷能行走的地方都用雙腳完成。從下游往上游走,這樣走最初充沛的體力用來完成艱險的路段。
其后的行程就有漸入佳境、輕松自在的感覺。當然從上游往下游走則可以先體驗一下棧道的難度,從而在走艱險的巫峽段時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推薦的走法是從下游往上游走。
本攻略只介紹峽中的走法,不涉及寬谷的行程,因為寬谷的徒步沒什么困難,且多公路,所需的只是中夠的時間而已。
裝備
1、 個人必要的適用裝備
防滑鞋:一定要是防滑的鞋,普通運動鞋不能考慮,如果條件許可建議穿登山鞋。一雙良好的防滑鞋不僅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對恐慌心理的一種具大安慰。
背包:合適就行。不要負重能力不夠噢。
寬檐帽:不僅僅是為了遮陽,也是為了擋避齊人高的亂草,下雨時也很管用。
手套:撥亂草時太有用了,必備。
長衣長褲:相當一部分路段要在亂草中行走,推薦有條件的穿沖鋒衣褲。
護膝:對于任何長距離的徒步都應帶上一對護膝。膝蓋的損傷很難恢復,其損害可能是終生性的,腳板的損傷尚可恢復。
tip:除非只徒步大溪至白帝城段,否則以上裝備必備,不分季節。
2、其他個人裝備:
拖鞋或涼鞋:如果裝備不特別多且重,建議帶上,睡前洗洗腳然后拖沓著到村里散步是非常愜意的事。
頭燈或手電:黃昏尚未抵達目的地時適用,至少心里舒坦些。
雨披:建議一、二元錢的那種一次性白色塑料雨披最適用,攜帶方便,可多帶幾件,又可fb時做桌布鋪在地上,扔掉也不心疼。
防曬霜:除非是五一期間的雨季,烈日下涂一些在臉上至少心理舒服些。
替換衣物:自已酌情考慮,不要帶太多。
攝影器材:不建議帶三角架,因為在旅途上基本上沒時間停留,攜帶也不方便,得不償失。除非你是超級發燒友。
通訊器材:中國電信的手機全程均有信號,聯通的糟糕透頂。
3、集體裝備:
藥品:暑藥、感冒藥、腸胃藥、紅花油、云南白藥、創口帖等適用藥品。
多功能刀:不管在什么環境下都有用得上的可能。
口哨:對于多人的隊伍,它是聯系的工具;對于孤旅者,可以用它來和江輪上的游人互相致意,以免喊破喉嚨。與游人致意可使你無比驕傲,從而提升行進中的動力。
4、可選用的集體(或個人)裝備:
帳篷:不推薦帶帳篷。沿途都有村舍,住農家就很好了,而且農家可能有火和熱騰騰的飯菜,中意fb的你何必棲于郊野,沮喪地啃嚼干糧呢。而且農家一般都歡迎你借宿,因為可以增加收入。如果時間計算得合適的話,好些目的地都有旅店,可以住宿。
需要帶帳篷的情況:
選擇在五一、國慶等長假期徒步時,要充分考慮小村莊的接待能力,此時可能要選擇帶帳篷。比如五一期間在青石過夜的徒步者多達數百人,遠超過了小村的接待能力,地鋪都無處打了,要在這些小村過夜需要考慮攜帶帳篷。
搭乘長途慢船往返奉節、宜昌時,如果只能或只想買五等艙,可以考慮攜帶帳篷以吸引他人的眼球。
有負重自虐狂的嚴重傾向,且有所謂浪漫的矯情嗜好。
睡袋:不推薦帶睡袋。當然如果選擇了帶帳篷,睡袋一般都會攜帶。旅店和農家的住宿都尚算干凈,除非你有極強的潔癖和負重自虐狂的嚴重傾向。
繩索:一般用不上繩索。如果你對安全問題極為強調,且背包空間尚算寬裕,可以攜帶。盡管多半用不上,但也許可以使心理多些安全感。兩根長一點的扁帶或者更適用。
砍刀:盡管有好些路段有齊人高的亂草,但砍刀毫無用處,徒費氣力,除非你迷路得稀奇古怪。
炊具:一般無必要。當然如果你負重能力強,想在途中煮食面條、咖啡什么的,也沒人會阻攔你帶爐子、汽罐、鍋、勺。天啦,這可是一大堆東西。
5、食品:
干糧:一般只需攜帶兩餐的干糧就夠了。中途的縣城、鄉村都有補給。建議盡量到村民家覓食,一般每人每餐不超過10元,特別fb除外。可以減少負重。
飲水:途中的縣城、鄉村都有補給。一般帶足個人一天的量就夠了,晚上再在目的地補給,避免負重過多。途中有些地段也會有溪流,而目的地即使無礦泉水也會有山泉。
關鍵字: 三峽工程 丹東 景觀 瞿塘峽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