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游覽“龍泉公園”
龍泉公園
荊門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厚。1983年荊門成為省直轄市后,市政府就著手龍泉公園的規劃,1986年開始是設,1987年初簡易開放。建園以來,在歷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體干部職工的艱苦奮斗,龍泉公園充分發揮了公益性事業單位的作用,已成為一座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新型綜合性公園,是市民休憨、娛樂、教育、交流、審美的場所,是反映我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春秋時著名人物老萊子、唐宋時期的陸龜蒙大書法家黃庭堅、蘇門三學士、陸九淵,乃至近代抗日貴的文化遺產。全園依山傍水。以象山(南宋以前稱蒙山)為中心充分利用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觀和所處的地理位置爭創了“極目楚天舒”的境界。山上建有華夏藝林園、嵐光閣、老萊子山莊(二十四孝臘像館)、孝隱亭、觀德亭、仰止亭等景點。山下建有游樂場、盆景園、花苑、陸夫子祠、文明湖、歷代名宦陳列室、唐安遺韻館、張自忠紀念館、躍淵閣和龍、蒙、惠、順四泉等景點。
公園規劃面積78公頃(其中象山景區66公頃土地權屬存在異疑),分為青少年活動區、盆景園區、文化古跡區和象山自然景觀區,現擁有固定資產1600多萬元,干部職工125人,年接待游人近100萬人次,園內植物120余種,1000多個品種,野生動物30多種,有各類花卉盆景30000余盆。每年舉辦花卉、盆景展覽、春節游園、盛夏納涼游園和科技、文化、學術交流等活動。在歷屆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龍泉公園緊隨時代號步伐,不斷發展,自89年以來,分別榮獲市級最佳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全國建設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并被載入《中國名園》。
華夏藝林園是1993年為慶祝建市十周年,舉辦華夏藝林藝術節而建,占地五公頃,投資340萬元,由嵐光閣和文藝家雕像群兩部分組成嵐光閣1986年修建于清代望云樓的遺址上,共三層,及頂可勝攬荊城全貌。文藝家雕像群規劃選當代文藝名人108座塑像,現已到位馬季、米南陽等二十四人形態各異的花崗巖塑像。
龍泉公園占地28公頃。分三大景區:山上風景主要以象山主峰為中心,有崗光閣、華夏藝林園、老萊子山莊(內設二十四孝子蠟像館)、動物園、孝隱亭、仰止亭……及千余米長的象山東側游步道。山下景區由游樂場、繹志園和文明湖文化古跡區三部分組成。園內有各種植物200多種,千余個品種,有各類花卉盆景三萬余種。每年舉辦水仙、月季、菊花盆景四季固定性的展覽和春節、盛夏游園活動,同時還可接待承辦各種展覽和其它活動,1999年被列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
龍泉書院位于文明湖畔,建于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是一座歷史悠久、聞名江漢的學府。書院原布局由三堂、兩館、兩齋、兩軒組成,一百三十年后又添兩樓。后我國廢除科舉制,龍泉書院于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名為龍泉中學。現為湖北省重點中學、荊門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公園 歷史 市政府 直轄市 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