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關于女書起源的傳說
關于女書的起源,學者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也不是一種,在江永流傳較為廣泛的有四種:
第一種:相傳女書是瑤姬借用天書改編過來的。
瑤姬是誰?瑤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后因下凡游覽人間,迷戀上江圩普美村的秀麗風光,便偷偷地住了下來。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瑤池,因此她告訴凡人:她的名字叫瑤姬。
瑤姬不僅花容月貌,而且聰明伶俐,深得王母寵愛。平時瑤姬的言行舉止,活潑任性。她要做的事,誰也不敢阻攔,就是王母也得讓她三分。一天清晨,宮女們都未曾起床,瑤姬卻早已梳洗完畢。掀開霞帳,推窗啟戶,只見人間一派明山凈水,鳥語花香,田園阡陌,泉美林秀,炊煙裊裊,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宮要自由得多。瑤姬早想離開
煩悶的天宮,尋一清靜處逍遙自在。如今下界的美景展現在眼前,撩得她心神激蕩。她決計到那里去探個新奇。于是瑤姬離開了天宮,足踏祥云,飄飄然下到一個地方,原來是一個地廣人稀的都龐嶺腹地、風光迤麗的水鄉,這就是普美村。瑤姬與下界的人語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別講究禮儀。尤其是姑娘們人人心靈手巧,個個聰明能干。雖然語言不通,但都相處甚好。
人間的姑娘們擅長描花鄉朵,紡織花帶、花被。她們織繡的繡鞋花、衣邊花、頭巾簡直比天上的彩霞還要絢麗美妙。姑娘們穿上自己紡織的五彩衣裳,燦如明霞若天仙。瑤姬佩服得五體投地,于是拜她們為師。
瑤姬覺得這里的姐妹什么都好,就是沒有文化,不識字,言不達意,意不能書。瑤姬想幫助她們提高言情記事的能力,便回到了天廷,把一套復雜的天書搬了下來。姐妹們雖然想學,但一個個目不識丁。瑤姬又把這深奧的天書一一簡化,并與女紅刺繡結合起來,用當地的土語讀唱,使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們一個個能識善寫,作詩繪畫,讀唱自如。自此,這個改變了的天書在女人中間傳遞,男人不屑一顧,也不識用,因此就定名為“女書”。
第二種:傳說很久以前,上江圩一農婦生下一個女嬰,體重九斤,故取名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資聰敏,紡紗績麻,織布繡花,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她還異想天開地造出了寫土話的女字。所以義年華在回答來訪者時說:“只聽前人講古話,九斤姑娘最聰明,女書本是姑娘做,做起女書傳世間。”
第三種:傳說宋朝時荊田村出了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名叫胡玉秀(有的說叫胡秀 英),后補選入宮為妃。進宮后不久,遭冷遇,苦悶異常。她想寫信回家傾吐苦情,又怕太監發現。于是心生一計,根據女紅編了一套文字,以歌詠體寫在手絹上捎歸,并囑咐親人:要斜著看,要用土話的音來讀。于是這種文字就在婦女中傳開了。
第四種:傳說是盤巧創造的。很久
以前,桐口出了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名叫盤巧,她三歲會唱歌,七歲會繡花。她唱的歌令人陶醉,繡的花能以假亂真。后來她被官府劫往道州。為了向家人報信,她煞費苦心,根據女紅圖案造出字來,寫了一封信讓一條愛犬帶歸。同村的女友費了很長時間才把信解讀出來,從此這種文字就代代相傳下來了。
至于江永女書的起源和由來,雖然眾說紛紜,但至今依然找不著真實的答案,只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千古之謎。也許,只有當人們飄流江永女書河,走進江永女書文化村的時候,才能借助優美的神話故事和傳說,生發出無盡的遐思和聯想,去探究女書的奧秘和答案。江永女書,一種天書奇字,一種千古絕唱,堪稱文化瑰寶、文字哥觀、世界一絕。在現代文明一日千里的今天,誰能料想,在千百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竟有這般輝煌的創造,可見江永婦女之聰慧,中華婦女之偉天!
關鍵字: 書 人間 傳說 民間 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