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武陵源奇異景觀
武陵源景區瀑布
故本境之奇異景觀,古書見載甚少,且語焉不詳。如西晉張華所撰《博物志》云:“天門郡有幽山峻谷。”唐代柳宗元在《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中稱:“自漢(指漢水)而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如澧。”明萬歷《慈利縣志》載,“三姊妹山,離城百七十里,三峰鼎立,秀入云端,遙望若嬋娟狀。”“青巖山(今張家界公園一帶)在縣西五十里,崇巒大谷,連接數縣……陽澧陰婁,橫亙南北,峰截溪盤,隨分異號,蓋亦所謂赤縣之奧區焉。對百丈峽以北的山水則有”……其外則萬石筍立,高秀云天,石并赫赤,連峰高卑,彌漫皆偏,奇甲天下“(《民國慈利縣志》)的贊譽。清《直隸澧州志》對武陵源山水評價較高,說”永定(今張家界市)峰之聚,澗之源,高人之所居,真杰士之所宣力,靈蹤勝概,彌以縋幽出險得之。若黃絲寨之平衍,只通一徑……雖蜀都天險,武夷入勝,未夸獨絕。“民國《永定鄉土志》寫道,”黃絲之寨,周際如削,東俯西昂,上無居民,避世者時隱其間。“此外,明朝九永兵備胡桂芳、九永通判夏子云等亦寫有關于這一帶山水的不少詩文。然而他們畢竟屬瓦釜耆宿,人微言輕,無力改變武陵源長期湮沒無聞的歷史。由此乃至乾嘉之盛,這一帶仍處于原始狀態。據乾隆五十九年(1794)《甄氏族譜》記載,當時武陵源一帶,”草木暢茂,道路俱系羊腸鳥徑,崎嶇多險。山則有熊、豕、鹿、豺狼、虎豹諸獸,水則有雙鱗石鯽,重唇諸色之魚“。而”上下居民不過三二十戶“,他們”時而持槍入山,則獸物在所必獲;時而結網下河,則水族頃致盈笥。“”食品之佳,雖山珍海肴,龍膽鳳髓,未能出其右者。“且該地”道不拾遺,不事奢華,儉約是尚……至無刁民,無健俗,無鼠雀之爭。
關鍵字: 慈利縣 景觀 桑植縣 武陵源 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