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袁家界
袁家界海拔1100多米,位于杉刀溝北麓,是以石英巖為主構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岳。是張家界公園又一處風景集中地。??從紙草潭向左拐,過金鞭溪,然后溯水而上,便正式進入杉刀溝,踏上去袁家界的路。??這是一個二、三十米寬的“u”形深谷,相傳古代向王天子在此丟落一把杉刀而得名。杉刀溝以野著稱。溝內奇景薈萃,野趣橫生,古樹莽藤,怪石崢嶸,陡峭絕壁,交錯擁立,幽靜而又深遠。從溝中觀景,峰高天遠,崖如刀削,澗深水清,林密苔滑,充滿神話情趣,有“人間迷宮”之稱。沿溪而上,一路溪水清澈見底,林木郁郁蔥蔥,古野原始,渺無人煙;四周山峰險怪,搖搖欲墜,令人膽戰心驚。進入這里,才真正體會到詩人王維描繪的那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森林,復照青苔上”的境界。??繼續前行,時而趟水,時而過橋,時而拐彎,時而直走,盤來繞去,大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沿途一塊崩塌的巨石橫臥溪中,石的另一頭擱于右岸,拱成一孔。溪水穿孔而過,發出叮叮略略的響聲,在溪內沖成一個1米多深的潭。在巨石上休息片刻,但見潭水清澈如鏡,潭底紅白砂石光潔晶瑩,魚蛙嬉游其中。潭兩邊石峰高聳環峙,闊葉林、灌木叢茂密常青,峰麓遍生苔薛,如鋪綠毯。山峰、碧空倒映潭底,水中掠過縷縷白云。潭右上方有一高約50米、直徑約5米的石柱立于路旁,峰體綠葉扶疏,秀麗挺拔,與清心潭陪襯成奇特佳境。立潭觀景,塵念俱消。過清心潭北行百米,回首東南,一山峰如屏,高入云天,屏峰之東西各有一峰高約10米,酷似一對情人相向而立。東峰如少婦,頂部草木如發誓上翹,面目清秀,兩手微舉胸前,呈端莊賢淑之貌,凝視對面30米處的屏峰;西峰如偉男,背依蒼巖,隆鼻大嘴,胸部前挺,似有滿腹怨氣,亦怒視對面30米處屏峰。由于此屏峰阻隔,這對情人永遠無法相見,故名“無情峰”。在無情峰北200多米處,一峰突兀高聳,面北而立,貌似元帥。對面200多米處,有5座石峰并列,一字排開,面南而立,頭皆微傾,神態恭順,似五位巾幗英雄朝拜元帥。這是聞名的“五女拜帥”:大姐昂著頭,目視前;二姐邁開步,緊跟上;三姐、四姐跨馬舉槍,隨時準備上戰場;只有五妹稍遲緩,頭略低,身略躬,似整裝待發……五女拜帥東北,一峰高280多米、寬50多米,恰似老翁,頭部粗大如小山丘,上面長滿灌木如毛發亂披;面清瘦,背微駝,前額廣闊,雙目微睜,似在東張西望;鼻梁低矮,唇邊叢生草木如望須飄拂,兩臂下垂,腿部掩沒在深山密林中。右側百米之外,一峰如獅,側身回頭向老翁窺視。兩者結合,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仙翁覓獅”圖。??西天門,是張家界五個天門之一,它明鏡般巧妙地鑲嵌在沙刀溝正面的山峰半壁之上,象一個直通天庭的洞門。相傳,它是當年土家族農民起義領袖向大坤打敗仗,被逼逃跑的地方。他當年來到絕壁跟前,見無路可走,就被觀音老母打救。菩薩將絕壁用傘把戳了一個洞,這樣,向王天子才擺脫絕境,飄然而去。??朝對面高峰絕壁上看,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到一棟玉閣瓊樓,壁上密布巖層紋理,恰似一幅“絕壁仙宮”。這座“宮殿”依山而建,隱約迷蒙,共三進兩廳,高低四層,酷似三進兩廳四合院。前面有大廳,檐飛角翹,寬敞幽深,是第一層;一層后面又有四大扇大門洞開,氣勢雄偉,仙客聚集,是第二層;二層后面有數棟小齋雅室,林木掩映,小巧雅致,可能是長老和尚念經就寢的地方。站在這里,越看越像,如上得去,開辦一家旅館,那么就是真正的人間仙境了。住在這里,早迎朝輝,晚送落霞,帶兩本古書,擺一壺清茶,邀集親朋摯友或軒外看景,或陽臺觀花,坐臥其間,可以與神仙媲美。??杉刀溝盡頭,有一抹泉水從200多米高的月亮巖奔騰而出,直掛山間,飄然而下,只見一匹白色長練從九天飄落,濺玉飛花,蒸嵐生霧,沖漱谷澗。飛瀑下臨深潭,綠水泱泱,水霧漫漫;落瀑入潭,水花四濺,水珠可濺出幾十米遠,變成霧氣,一片氳氤朦朧;晴雨交加之日,時有彩虹飛升,十分美麗壯觀。每遇大雨或山洪爆發,瀑布猶如一條巨龍,飛騰傾瀉,聲若巨雷,氣象萬千,尉為壯觀,勝似雨后的黃山九龍瀑。這就是猴兒洞瀑布,是武陵源區眾多瀑布中最高的一座瀑布,又稱“天懸白練”景觀。??猴兒洞瀑布下端,就是白龍潭。由于瀑布猛烈沖擊,溝增間次第形成三潭。下潭最深,兩邊密林野竹覆蔽,雨季至此,只聞水聲嘩嘩,鳥鳴瞅瞅,而不知水流何處,潭在哪里。若不顧苔深路滑前往探幽,撥開青枝綠葉,便見下有一潭,寬約10平方米。傳說潭中有白龍,故名。進入這里真是如同到了另一個世界。站在白龍潭邊觀看,只見深潭上面有水圈,波濤舒漫,顏色藍黑,水深難測,投石其中,其聲匐然。傳說天上有玉皇,潭里有龍王,平常扔石,被龍王收去。只是古代山民跪拜求雨,連扔一百塊石頭,龍王才隨著那濺起的水花出來噴水下雨,然后又進入潭底修練。所以,這白龍潭一直有神秘莫測之感。去袁家界的路上,有一塊約10平方米的石板平鋪,正中一石匍伏似蛙,頭南伸,背微隆,似在探望深達300余米、石壁陡峭如切的幽谷,這就是“石蛙探幽”。??杉刀溝盡頭右側一巨峰挺立似人。峰頂節理零亂,長有小松似頭發。鼻梁暴突,頸脖長而細瘦,面向東方。胸脯裸露,幾棵灌木長于兩側似裸露乳頭上的絨毛。雙肩高聳,雙手交挽,姿態悠閑,神情怪異。這就是“怪人峰”。繞怪人峰上行約50米有一石橋,立橋下可以東望“小天門”,那是綠叢中一堵高200多米的石壁,宛如屏風。其上部呈“八”字形裂開似洞門,洞高約20米,下寬2米。洞門中天日可見,并見山巒隱隱,林木蔥蔥,有如天外另一世界。??沿小天門北行約350米,有干涸的溪洲,即“百鳥樂園”景點。此處已近杉刀溝盡頭,前有黃獅寨為屏,后有袁家界作障,入谷之徑九彎十盤;兩岸峰壁交錯,寒風難以入谷,四季溫暖如春,草綠、苔青、林茂、花繁,是百鳥棲息的理想處所。游人走近此谷,先聞鳥聲。竹雞、錦雞、長尾雉、白頸鴉、啄木鳥、畫眉、黃鵬、相思鳥等數以百計,競相啼鳴,清脆悅耳。他們冬聚春散,年復一年。每到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寒氣襲人,這里卻水草蔥蘢,鳥語花草,四處的鳥兒都來這里會集,直到來年立春之后才陸續散云。這一期間,就成了鳥族交流狂歡的盛大節日。據說它們還定期不定期舉辦“服裝節”、“模特表演”和各種唱腔、流派的“歌手大獎賽”呢。如果冬游張家界,去“百鳥樂園”與百鳥同樂該是首選。袁家界海拔1100多米,位于杉刀溝北麓,是以石英巖為主構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岳。是張家界公園又一處風景集中地。??從紙草潭向左拐,過金鞭溪,然后溯水而上,便正式進入杉刀溝,踏上去袁家界的路。??這是一個二、三十米寬的“u”形深谷,相傳古代向王天子在此丟落一把杉刀而得名。杉刀溝以野著稱。溝內奇景薈萃,野趣橫生,古樹莽藤,怪石崢嶸,陡峭絕壁,交錯擁立,幽靜而又深遠。從溝中觀景,峰高天遠,崖如刀削,澗深水清,林密苔滑,充滿神話情趣,有“人間迷宮”之稱。沿溪而上,一路溪水清澈見底,林木郁郁蔥蔥,古野原始,渺無人煙;四周山峰險怪,搖搖欲墜,令人膽戰心驚。進入這里,才真正體會到詩人王維描繪的那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森林,復照青苔上”的境界。??繼續前行,時而趟水,時而過橋,時而拐彎,時而直走,盤來繞去,大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沿途一塊崩塌的巨石橫臥溪中,石的另一頭擱于右岸,拱成一孔。溪水穿孔而過,發出叮叮略略的響聲,在溪內沖成一個1米多深的潭。在巨石上休息片刻,但見潭水清澈如鏡,潭底紅白砂石光潔晶瑩,魚蛙嬉游其中。潭兩邊石峰高聳環峙,闊葉林、灌木叢茂密常青,峰麓遍生苔薛,如鋪綠毯。山峰、碧空倒映潭底,水中掠過縷縷白云。潭右上方有一高約50米、直徑約5米的石柱立于路旁,峰體綠葉扶疏,秀麗挺拔,與清心潭陪襯成奇特佳境。立潭觀景,塵念俱消。過清心潭北行百米,回首東南,一山峰如屏,高入云天,屏峰之東西各有一峰高約10米,酷似一對情人相向而立。東峰如少婦,頂部草木如發誓上翹,面目清秀,兩手微舉胸前,呈端莊賢淑之貌,凝視對面30米處的屏峰;西峰如偉男,背依蒼巖,隆鼻大嘴,胸部前挺,似有滿腹怨氣,亦怒視對面30米處屏峰。由于此屏峰阻隔,這對情人永遠無法相見,故名“無情峰”。在無情峰北200多米處,一峰突兀高聳,面北而立,貌似元帥。對面200多米處,有5座石峰并列,一字排開,面南而立,頭皆微傾,神態恭順,似五位巾幗英雄朝拜元帥。這是聞名的“五女拜帥”:大姐昂著頭,目視前;二姐邁開步,緊跟上;三姐、四姐跨馬舉槍,隨時準備上戰場;只有五妹稍遲緩,頭略低,身略躬,似整裝待發……五女拜帥東北,一峰高280多米、寬50多米,恰似老翁,頭部粗大如小山丘,上面長滿灌木如毛發亂披;面清瘦,背微駝,前額廣闊,雙目微睜,似在東張西望;鼻梁低矮,唇邊叢生草木如望須飄拂,兩臂下垂,腿部掩沒在深山密林中。右側百米之外,一峰如獅,側身回頭向老翁窺視。兩者結合,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仙翁覓獅”圖。??西天門,是張家界五個天門之一,它明鏡般巧妙地鑲嵌在沙刀溝正面的山峰半壁之上,象一個直通天庭的洞門。相傳,它是當年土家族農民起義領袖向大坤打敗仗,被逼逃跑的地方。他當年來到絕壁跟前,見無路可走,就被觀音老母打救。菩薩將絕壁用傘把戳了一個洞,這樣,向王天子才擺脫絕境,飄然而去。??朝對面高峰絕壁上看,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到一棟玉閣瓊樓,壁上密布巖層紋理,恰似一幅“絕壁仙宮”。這座“宮殿”依山而建,隱約迷蒙,共三進兩廳,高低四層,酷似三進兩廳四合院。前面有大廳,檐飛角翹,寬敞幽深,是第一層;一層后面又有四大扇大門洞開,氣勢雄偉,仙客聚集,是第二層;二層后面有數棟小齋雅室,林木掩映,小巧雅致,可能是長老和尚念經就寢的地方。站在這里,越看越像,如上得去,開辦一家旅館,那么就是真正的人間仙境了。住在這里,早迎朝輝,晚送落霞,帶兩本古書,擺一壺清茶,邀集親朋摯友或軒外看景,或陽臺觀花,坐臥其間,可以與神仙媲美。??杉刀溝盡頭,有一抹泉水從200多米高的月亮巖奔騰而出,直掛山間,飄然而下,只見一匹白色長練從九天飄落,濺玉飛花,蒸嵐生霧,沖漱谷澗。飛瀑下臨深潭,綠水泱泱,水霧漫漫;落瀑入潭,水花四濺,水珠可濺出幾十米遠,變成霧氣,一片氳氤朦朧;晴雨交加之日,時有彩虹飛升,十分美麗壯觀。每遇大雨或山洪爆發,瀑布猶如一條巨龍,飛騰傾瀉,聲若巨雷,氣象萬千,尉為壯觀,勝似雨后的黃山九龍瀑。這就是猴兒洞瀑布,是武陵源區眾多瀑布中最高的一座瀑布,又稱“天懸白練”景觀。??猴兒洞瀑布下端,就是白龍潭。由于瀑布猛烈沖擊,溝增間次第形成三潭。下潭最深,兩邊密林野竹覆蔽,雨季至此,只聞水聲嘩嘩,鳥鳴瞅瞅,而不知水流何處,潭在哪里。若不顧苔深路滑前往探幽,撥開青枝綠葉,便見下有一潭,寬約10平方米。傳說潭中有白龍,故名。進入這里真是如同到了另一個世界。站在白龍潭邊觀看,只見深潭上面有水圈,波濤舒漫,顏色藍黑,水深難測,投石其中,其聲匐然。傳說天上有玉皇,潭里有龍王,平常扔石,被龍王收去。只是古代山民跪拜求雨,連扔一百塊石頭,龍王才隨著那濺起的水花出來噴水下雨,然后又進入潭底修練。所以,這白龍潭一直有神秘莫測之感。去袁家界的路上,有一塊約10平方米的石板平鋪,正中一石匍伏似蛙,頭南伸,背微隆,似在探望深達300余米、石壁陡峭如切的幽谷,這就是“石蛙探幽”。??杉刀溝盡頭右側一巨峰挺立似人。峰頂節理零亂,長有小松似頭發。鼻梁暴突,頸脖長而細瘦,面向東方。胸脯裸露,幾棵灌木長于兩側似裸露乳頭上的絨毛。雙肩高聳,雙手交挽,姿態悠閑,神情怪異。這就是“怪人峰”。繞怪人峰上行約50米有一石橋,立橋下可以東望“小天門”,那是綠叢中一堵高200多米的石壁,宛如屏風。其上部呈“八”字形裂開似洞門,洞高約20米,下寬2米。洞門中天日可見,并見山巒隱隱,林木蔥蔥,有如天外另一世界。??沿小天門北行約350米,有干涸的溪洲,即“百鳥樂園”景點。此處已近杉刀溝盡頭,前有黃獅寨為屏,后有袁家界作障,入谷之徑九彎十盤;兩岸峰壁交錯,寒風難以入谷,四季溫暖如春,草綠、苔青、林茂、花繁,是百鳥棲息的理想處所。游人走近此谷,先聞鳥聲。竹雞、錦雞、長尾雉、白頸鴉、啄木鳥、畫眉、黃鵬、相思鳥等數以百計,競相啼鳴,清脆悅耳。他們冬聚春散,年復一年。每到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寒氣襲人,這里卻水草蔥蘢,鳥語花草,四處的鳥兒都來這里會集,直到來年立春之后才陸續散云。這一期間,就成了鳥族交流狂歡的盛大節日。據說它們還定期不定期舉辦“服裝節”、“模特表演”和各種唱腔、流派的“歌手大獎賽”呢。如果冬游張家界,去“百鳥樂園”與百鳥同樂該是首選。??杉刀溝盡頭右赴袁家界途中,東面一峰與其后的石壁組成石屏,屏面平整,高約200米,寬250米左右。雜樹野花點綴在石屏節理上,縫槽陰影交替并存,屏面在陽光下呈現多種色彩,絢麗迷人,似孔雀開屏狀。屏前一峰似鳥頭,向南昂首挺脖,峰頂4株小松如冠。嘴微突,口略張,似在啼鳴,這就是著名的“孔雀開屏”。??自孔雀開屏觀景處上行20多米,回首西望,幽谷中一座秀峰自然分成兩半,一高一矮,相偎而立,酷似一對男女相向而立,悄聲而語,躲在這深山僻靜處幽會,這就是“情人幽會”。男體壯腰粗,鼻梁端正,雙眸含情,手捧鴛鴦鎖;女鴨蛋臉,楊柳腰,頸細胸突,頭微俯,含情脈脈。左側密林里,一塊山石半截露出林外,像是在窺探這情人的秘密,其景觀奇特,饒有情趣。??行不多時溪盡,沿一小路登山到袁家界,袁家界面臨幽谷,后依群峰,自東向西延伸。在袁家界中坪和下坪的交界處,有一處“藏而不露”的景觀,它就是聞名的“后花園”。后花園有“天然盆景”之稱,是武陵源景區無數觀景臺中的一個。山上古木參天,云霧彌漫,猶如古時皇宮內的后花園一樣。傳說是向王天子圍獵休閑的場所。在此處是從后俯視張家界森林公園的群山全貌,與之相對應的是“黃石寨”的“前花園”觀景臺。游人在崖間翠竹叢林中向下穿行、突然被一面石壁擋住。正凝無路、卻見絕壁拐彎處,洞開一若滿月狀白石園內。穿門而過,進入絕壁上的凹臺。那凹臺深一米左右、長十多米,頭頂危巖,下臨深淵。立臺俯視,見幽谷石峰攢簇,林木繁茂,芳草叢生,數十座玲找小巧的石峰,點綴在繁花綠葉中;溪水繞峰而流,溪澗淙淙,百鳥歌唱,似一座巨大的花園。數十座奇峰參差聳立于墨綠深澗之中,有的極盡纖巧,有的極盡崢嶸,有的極盡壯美。有的高聳入云,有的低矮臥地,有的如獅如虎,有的如兔如龜,千姿百態,大起大落;有的如武士出陣,壁壘森嚴,有的如天女散花,星星點點。乍看起來,仿佛一座世界大都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稍遠處,黃石寨在回北爭雄,腰子寨在南翼斗險.金鞭溪藏在群山中,只能聽見水聲,顯得無限深邃,無限幽遠.金鞭溪兩岸的石峰由低逐漸升高,色彩由深到淺,由明到晴,形成十多個層次與灰黑色的朝天觀相連,遠處還有迷蒙的群山。當陽光直射溪谷時,石峰一個個分開,凝綠染丹,清新悅目,形成一幅意境超然、氣勢磅礴、色彩清晰的畫卷。特別是這里的石園門,呈渾圓雙拱,造型奇特,甚至還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的神韻,但它又確是天造地設、自然生成的。看了會讓你驚嘆不已!??之后,我們來到附近的迷魂臺。由袁家界東行約800米,有一小路蜿蜓南伸至一突兀崖頂平臺,置身平臺左右環顧,萬千景象盡收眼底。數百座奇峰拔地而起,夏天似刀槍劍戟直刺藍天,冬季如玉筍銀塔高聳云霄。高低錯落的翠峰,如樓如閣、如臺如栩、如凳如椅、如人如獸,千姿百態,妙不堪言。雨后初晴,時有輕云淡霧于群峰間飄浮、繚繞,但見山移峰潛,好似瓊樓玉閣,若明若暗。游人至此,個個意亂神迷、馳魂奪魄,不知身居何處,故有迷魂譽。??迷魂臺原稱松子崗,傳說當年向王天子建天子國,最初的城址就在這里,后來才選在水繞四門,于是這里就成了向王天子的第二故都。迷魂臺分兩級,第一級由東向西呈一面緩坡,約100平方米,第二級比第一級大約低2米,是一塊緊連著第一級懸空橫伸的石板。坐在臺上,奇絕風光,盡收眼底。黃石寨和腰子寨連成了一幅半弧形的山水畫;金鞭溪和杉刀溝爭奇斗巧,若隱若現;腳下山谷中,成團成簇的巖峰間,云繚霧繞,變幻莫測,有時彌漫成壯闊的江流,現出“江上數峰青”的奇異圖畫,使人難辨天上人間。這時,就自然而然想起古人的句子:“日幕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愁的是魂靈迷失在這片奇山異水之間,找不到歸途了。??中午,我們直奔“仙人橋”。“仙人橋”又稱天下第一橋,與夫妻巖并稱“張家界雙絕”。這橋稱得上是造物主的力作之一,只見二座三百多米高的巨大石峰深插綠郁郁的深谷中,一長長的天然巨石凌空飛架兩峰之巔,如同一天然走廊將兩座山峰連在一起,氣勢磅礴,奇偉絕倫,鬼斧神工,維妙維肖。這座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特的天然石橋寬僅3米、厚5米、跨度約50米,相對高度近400米,是長江大橋高度的兩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橋”,其雄偉和驚險均為天下罕見。從巨大的橋洞中可窺見洞外蒼天。繞過深谷,站在離橋四、五十米外的觀橋臺欄桿邊,橋的全貌映入眼簾,橋身雄奇偉岸,如一道彩虹飛架于深淵之上。如此巨型的橋,堪稱天下一絕,足令你驚嘆不已!橋面光潔平整如刀切,由紅砂巖構成,可謂天造地設;橋上長滿蕨類羊齒草和灌木叢,還夾雜著幾棵小松樹;兩端石峰上,生有高大挺拔的黃山松和杜鵑樹,綠樹叢簇,濃蔭掩映,郁郁蔥蔥,極其美麗;峰壁則宛若斧劈,草木不生;橋邊石壁上古藤垂掛,長滿風屋草和茂密的雜樹,草中流淌著泉,使過橋者聞聲心悸。橋的東頭還有自然形成的石級,人可順石級而下。立橋邊仰視,青峰飄渺于云靄繚繞之中;俯瞰,透過稀疏樹葉,見云涌霧蒸,幽深莫測;橋下霧氣蒸騰,虛無縹緲,杉刀溝巖壑深谷中泛起一陣陣薄薄的煙嵐,散而復聚;奇峰如筍群,那些在山下顯得高大巍峨的石峰變得又矮又小,好像是一堆山石盆景。探頭下望萬丈深淵,頭暈目眩,雙腿發軟。站在灌木扶疏的橋面上,可使人臨危不懼,履險若夷;而當山風呼嘯,云飛霧涌的時候,走在橋上,只見松濤呼嘯,石橋好像也顫顫悠悠,晃晃搖搖似的,令人驚心動魂,那橋好象在飄移,又使人產生飄然欲仙的感覺。此刻,真不知是松濤在腳下翻滾,還是橋自身在流動,使我想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的禪境。據說呂洞賓從橋上走過后得道成仙,騰去駕霧而去;嫦娥從橋上走過后得道成仙,披風奔月而去,而輪到我立臨在這橋邊時,竟也有些飄飄欲仙之感。“玉宇瓊樓在眼前,人云過橋皆成仙”,架不住詩的誘惑,我自北端步行過橋,狹窄處僅數十厘米,心驚卻步。下山時,我忽然發現天子峰的小徑旁有一惹人注目的墳,死者正是要跨越“一步難行”景點而魂歸西天的,墓臂上有一對聯,上聯的那句“一步難行失足竟成千古恨”深刻印在我的腦海里。??關于仙人橋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大約元末明初時,土家族起義領袖向大坤在百仗峽戰敗后,便把義兵分作三路;一路由輔佐黃龍真人帶領向泗南峪方向撤;二路由向大坤本人帶領從索溪往神堂灣撤;第三路由金花小姐和陳強將軍負責保護傷病員和部屬,朝天子峰下的猴子坡撤。當兵至王爺洞時,一道深深的峽谷阻斷了前進的道路。在這前無去路、后有追兵的情況下,陳強將軍決定自己帶兵抵敵,金花小姐留在后面照顧傷病員和部屬。金花小姐勞累已極,竟然昏睡過去。夢見一個身著盔甲、腰掛長劍、手持一柄利斧的黑臉將軍,氣勢洶洶地朝她猛劈下來,嚇得金花小姐驚醒過來。她揉揉惺松的睡眼,只見一塊巨石穩穩當當地搭在面前的兩座石峰之間,萬丈深淵變成了通途。月光下,只見黑臉將軍的長劍正掉在身邊閃閃發光哩!金花小姐好不驚奇,她一邊叫傷病員和部屬馬上從橋上撤走,一邊揀起長劍朝蜂擁上來的官兵沖殺過去。長劍揮處,敵頭紛紛落地。接著長劍又從手中掙出,變成了一條透明的白蟒,白蟒身上的鱗甲又變成了無數條小蟒。大蟒帶著小蟒,高昂著頭,吐著紅色的舌頭,呼呼呼地向敵群沖去。嚇得官兵丟盔棄甲,抱頭鼠竄。??至今,有些老人還指著仙人橋西頭觀景臺那亭亭玉立的少女石,說是金花小姐在觀白蟒追擊官兵。山下那條泛著鱗光的天子溪水,便是那長劍變成的。現在,天子山上的白蛇,就是那條白蟒的后代。而黑臉將軍用利斧劈下的那塊橫臥兩峰之間的巨石,就是現在的“仙人橋”。那齊嶄嶄的橋面上,似乎還留著刀劈的痕跡哩。??自天下第一橋東行200多米,再折身南行150多米,絕崖邊一巖罩即雙龜登天觀景臺。登臺眺望,山谷中一座與巖罩平齊的巨峰,峰頂平坦,齊草叢生,內匍伏一石似龜,昂首北向,似在緩緩爬行。東邊500多米處一堵絕壁,連著一高大斷巖,巖面亦匍伏著一石似龜,豎頸昂頭。兩龜之間聳立幾根石柱,周圍是空蕩、深透的山谷。遇云霧迷蒙,二龜似沿石柱緩緩漂浮上移。??在袁家界中坪與下坪的交界處,一石灰巖溶洞中流出一股股清泉。泉洞口高約1米,寬約2米。入洞后漸闊,最寬處達90平方米,全長310米。洞中有洞。洞壁有石花、石峰和類似空中樓閣的水蝕紋理。洞底布滿魚、龜、龍、馬狀的鐘乳石,還有梯田狀石池,洞頂有多處泉水滴落于深潭,聲如銀鈴。泉流速遣似龍,洞內幽暗如漆,故名烏龍泉。過烏龍泉東行1500米左右,一堵石壁上有一道深4米、高3米、長40多米的凹槽,凹槽上有一直徑約80厘米的洞眼,泉水從中流出。洞內有一狹長露天石槽,高10米許,長2000多米,寬僅0.4米,游人進洞,僅可側行,故稱“夾人洞”。走完狹槽,復入一洞,高達30多米,寬20余米,長約200米。洞壁、洞頂皆聳立或懸垂著琳瑯滿目的鐘乳石,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淺紅,淡黃,灰白,鐵青,玲現剔透較大的柱狀鐘乳石400多根,均能敲出悅耳的樂音。??看過后花園、迷魂臺、天下第一橋等幾處景點,覺得袁家界景點的名字都很有特色,而且引人遐思無限,其中意韻更自在每個人心中。??時近傍晚,我在導游的催促下一步三回頭離開了觀景臺,當晚宿于天下第一橋附近的旅館。
關鍵字: 公園 石英巖 米 金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