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節
天水伏羲文化節是甘肅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禮的群眾性節慶活動。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舉行,相傳這一天是華夏始祖伏羲的誕辰,而天水就是伏羲的故鄉。因此,每年的祭祀活動已經成為天水人生活中一個隆重的節日。天剛放亮,天水市就已經鼓樂喧天,人頭攢動,一派喜慶氣氛。8點整,穿紅帶綠的民間民俗文藝表演隊伍從市區東邊的天水市政府大院出發,一路展演著緩緩向城區西邊的伏羲廟行進。走在這支隊伍最前列的,是一幅巨大的由眾人簇擁著的伏羲的畫像,其身后是身穿黑衣黑褲,按8行8列排著的一個64人的方陣,他們手舉高高的旗幡,幡上分別是伏羲八卦中的64卦爻。 這支前后長達1000多米的表演隊伍中,有原本用來朝拜玉皇的古樂朝山隊;有過去群眾用以祈天降雨的夾板鼓隊;也有敦煌舞樂隊;有衣著秦朝兵士服飾的小學生隊伍;有大學生摹仿原始人動作組成的遠古先民隊;有老年社火隊和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可少的雄獅隊及舞龍隊;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武山旋鼓隊和秦城夾板鼓隊的表演。 武山旋鼓大約由三、四十人組成,大家都身穿黃綢衣褲,說是龍的傳人、黃皮膚的象征。他們一手握鼓錘,一手持一把扇形羊皮鼓,雖然鼓身嬌小,但那激昂奔放的旋律,那快速回旋著的鏗鏘跳躍的舞姿,將西北人的豪邁及對先祖的崇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也使每一個觀者隨之激動和振奮,據說這種旋鼓出現的年代久遠,它原本是牧羊人遭遇狼群時發出求救信號用的,后來被逐漸搬上文藝舞臺,并頻頻出現在國內各大型活動中,也曾多次參加國際演出。今天,他們在這里,以這昂揚的鼓聲,盡情地傾吐著對先祖伏羲的敬仰、崇拜和贊頌。
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一位對華夏文明作出過卓越貢獻的神話人物,有關他的傳說,最具神秘色彩的便是他的出生和成婚,傳說中的伏羲人面蛇身,是因他的母親在一個名叫雷澤的地方踩了一個巨人的腳印而懷孕12年后出生的。這個雷澤據考證就在現今的天水市境內。再后來,一次洪水吞沒了整個人類,唯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幸存了下來。要使人類不致滅絕,他倆就必須結為夫妻。但兄妹成婚畢是很難的,于是他們商量由天意來決定這件事。怎樣決定呢?兄妹倆各自拿了一個大磨盤分別爬上昆侖山的南北兩山,然后同時往下滾磨盤,如果磨合,就說明天意讓他倆成婚。結果,磨盤滾到山下竟然合二為一了,于是,他倆順天意成婚,人類從此得以延續。如果您有幸來甘肅天水,那么,在伏羲廟內您不僅可以看到這兩塊神奇的磨盤,而且您還可以用手去摸一摸它們,據說還可以促進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呢! 據說天水是秦人的發祥地,而那一襲黑衣黑褲、雪白綢帶束腰的秦城夾板鼓隊伍,神情肅穆,動作簡潔,起、承、轉、合,舉手投足間的確都透露著一股秦風古韻。
關鍵字: 天水人 天水市 文化節 甘肅省 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