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礴的蘭州太平鼓
甘肅蘭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稱,流傳于蘭州、永登、酒泉、張掖、靖遠等地。太平鼓是蘭州地區城鄉人民喜愛的民間表演形式之一,含有慶賀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慶典活動,太平鼓表演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那鏗鏘有力的鼓點,顯示了黃河之濱人民的英雄氣魄,其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魄力。
太平鼓
蘭州太平鼓呈圓筒形,鼓身高70至75厘米,鼓面徑長45至50厘米,鼓重19至22公斤,雙面蒙牛皮,繪有二龍戲珠等圖案,鼓帶較長,可挎在肩上,便于擊打,同時又可將鼓拋向任何一個方向。
蘭州太平鼓是流傳在蘭州市郊區農村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關于太平鼓的來源,眾說不一,我采訪當地老藝人楊培有先生告訴我,想傳,明朝大將徐達為同意河山奉命西征,久攻蘭州王保保成不克,于是走訪民間,從蘭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啟發,創造了三尺長鼓,讓士兵將兵器藏在長鼓中,喬裝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關。百姓歡欣鼓舞,贊美此鼓為“太平鼓”。
發掘、保護甘肅蘭州太平鼓舞,不僅對繼承和豐富中國鼓舞文化有積極意義,而且能增進中國古代舞蹈、音樂的學術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蘭州太平鼓的生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活動人數大量減少,年輕的鄉村“好家”也不如以前多了。需要采取措施,加強對蘭州太平鼓的挖掘、保護、整理和提高。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蘭州太平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鍵字: 蘭州 民風民俗 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