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頭腦旅行不只是行動素食者推薦戶外書籍
旅行不只是行動,更深層的是思想,是心靈的進步。武裝頭腦更能促進能力提高。作為一種文化,如果只是到處走走,喊兩嗓子,和車把式有什么區別?
我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戶外書籍都列出來討論一下,自己先拋磚引玉,我家里現在有戶外類書籍如下:
《山海經》:這本書恐怕很少人會想到,不過它肯定是遠古先人們走遍四方的紀錄,這一點已經越來越為學者所公認。雖然我沒打算照著記錄去尋找那些傳說中的奇怪國度,但是作為戶外探險的老祖宗之作,《山海經》當之無愧。
《徐霞客游記》:原文、注釋、譯文,一共厚厚的四大本,在我的書架上放了很久了,一直沒有能好好讀一下。但是每當我在黃果樹瀑布、蝴蝶泉等名勝處看到前輩高大、神采奕奕的雕塑,總是不由得肅然起敬,這是我們的榜樣,文化的驕傲,行路、著述,徐老先生俱備佳妙。
《大唐西域記》:如果我們看到匍匐朝拜路上的藏人會被深深打動,那么面對玄奘高僧的壯舉,又該如何拜伏呢?遙想當年,漫天風雪下,漫漫黃沙中,孤獨、堅定的身影,不正是生命的追求么?
《西游記》:可能很多朋友會說這也算?我覺得雖然有神怪摻雜,但是作為戶外探險類最有名的著作,深明大道,亦莊亦諧,胡為不適?
亞洲探險之旅系列:
《帕米爾歷險記》
《勇闖無人區》
《荒原的召喚》
《絲路探險記》
《死城之旅》
《彝藏禁行區》:這六本書剛買不久,全沒看;是外國探險家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西部探險經歷。
中國科學探險叢書:
《羌塘無人區探秘記》:當年科考前輩的故事,作為西藏地理史,值得一看。
《青藏高原二萬里》:當年科考前輩的故事,作為西藏地理史,值得一看。
《高山探險》:中國登山前輩、五十年代蘇聯高加索登山教練學校畢業的周正老先生的著作。記述誠實,作為中國登山史資料,值得一讀。
《沙漠探險》:中國探險前輩之作,值得一讀。
洋人眼中的西藏譯叢:《德西迪利西藏行記》:外國探險家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西部探險經歷。買了些日子了,尚未拜讀。
發現西藏書系:關于西藏的名著:《發現西藏》:外國探險家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西部探險經歷。買了些日子了,尚未拜讀。
馬麗華走過西藏系列:
《走過西藏》:馬大姐最有名、也是最有內容的著作,今年是馬大姐入藏三十周年。從文化的角度,書中有感受,值得拜讀。
《西藏之旅》:馬大姐《走過西藏》的后續作品。
《青藏蒼茫》:五十年青藏科考史,緬懷先輩,了解高原,值得拜讀。
《藏東紅山脈》:馬大姐新作,藏東歷行記。剛買,尚未讀。
《西藏文化旅人》:在西藏漂泊的藝術家們的介紹。剛買,尚未讀。
《天路歷程》:其實這本書算不得戶外類,它是英國早年基督徒約翰班揚的名作,以寓言的方式講述投奔主的懷抱的旅途艱險,完全是宗教信仰方面的思想路程。不過考慮到堅持理念方面的過程是類似的,所以也算在內,希望大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批判的接受。
西域探險考察大系:《絲綢之路》:斯文赫定在中國的最后一次西部旅行,時值三十年代,風雨飄搖,作者對中國有深厚感情,行文之中,頗有落幕之感,喜歡斯文赫定的朋友可以一讀。
《亞洲腹地旅行記》:無論是斯文赫定還是本書,在中國西部探險、考察歷史上都是抹不去的一頁,世紀精品,建議精讀。
《南行記》:老作家艾蕪先生在二、三十年代流浪祖國南部、東南亞一帶的故事,讀后仿佛沉浸在那個混亂、痛苦、暗無天日的時代,苦難中國的一個切片。
《乘小獵犬號環球航行》:達爾文那一次環球航行,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旅行,進化論作為劃時代的思想,使達爾文和伽利略并列,成為人類現代文明大家。剛買,尚未讀。
《馬來群島自然科學考察記》:和達爾文一起發表進化論的華萊士,很少被提及,但是絕非無能之輩,有些被不公平的遺忘了。剛買,尚未讀。
《201天生死無人區》:不是很高明的作品,覺得值得看。剛買,尚未讀。
《風、沙與星星》:圣埃克蘇佩里的名作,“我走過的路,連野獸也難以通過。”可惜被翻譯糟蹋了。
《魯濱遜漂流記》: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是書中的開拓、探險精神,成為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戶外精神宣傳作品,故值得一讀再讀。
《北極精靈》:一個愛斯基摩女子的傳奇,同行的四位探險隊員先后殉難,二十出頭沒見過世面的愛斯基摩女子卻勇敢地堅持下來,“英雄?我不知道。但是只要能活下來,我就不會放棄。”
《格列夫游記》:大概贊同這部書算戶外的朋友不多,但是我們從小就知道大人國、小人國,奇妙的旅行,神秘的遠方,本書在啟迪心靈方面功勞不小。
《生命在藏北》:當年科考隊員的自述,第一手資料,值得一看。
漂泊者之旅:《走進墨脫》:墨脫作為雅江大峽谷的標志,已被賦予了過多的內容。本書值得一看。
《余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不論是否喜歡余純順、對他持什么態度,都不能不承認他對中國戶外探險界的意義,在余大俠倒下的地方遠眺,身后隱約起伏的是更多的后繼者。
《踏上地球之巔》:記述當年中國登山隊的珠峰故事,值得了解。
《獨腿孤身闖中國》:孟向東,一個殘疾人,為了看看世界,孤身在全國游蕩,這是什么樣的精神?這就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好奇心。
《南極歷險/北極歷險》:老一輩科學工作者,當年的南北極經歷,不算探險,也有一看之處。
《秦大河橫穿南極日記》:這是冰川學家秦大河在八十年代參加六人探險隊,橫穿南極大陸的故事,很值得一看。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著名的珠峰山難親身經歷者,頗有思考之處的故事。“人們在悲劇中扮演著角色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悲劇,但悲劇卻真的在文明世界里發生了。”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將近一百年前斯科特南極點考察隊的故事,永遠是探險史上的痛苦之處。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什么是艱苦,什么是意志,人類的極限在哪里?在我們的心里。翻譯此書的人是垃圾!連書名都不會譯!明明是《世界上最艱難的旅行》。
《羅布泊之謎》:畢業論文是羅布泊變遷史,所以一個研究生就和羅布泊結下了不解之緣。
《魂系羅布泊》:一個笨娘們兒參加前幾年那次北京組織的橫穿羅布泊活動。純粹的垃圾,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崔健《農村包圍城市》的歌詞:“世界上有兩件事最容易,一個是吹牛一個是寫字兒……”
《千古之謎》:西部前輩楊鐮先生的大作,雖然是小說,但是其中蘊含的西部內容,不是隨便找個作家就能寫出來的。值得再讀。
《消失的地平線》:國際上最著名的講述香巴拉秘境的作品了,即使當作任務,也得看一遍。
《生存手冊》:大名鼎鼎的英國空中特勤團教官約翰懷斯曼的大作,不是戶外必備也差不多。
《強身手冊》:約翰懷斯曼的后續作品,如何鍛煉身體,如何增強自己的能力,與前作互為補充。
《登山圣經》:地球人都知道。
《絕境求生術》:普通宣傳知識的薄本子,有用處。旅行不只是行動,更深層的是思想,是心靈的進步。武裝頭腦更能促進能力提高。作為一種文化,如果只是到處走走,喊兩嗓子,和車把式有什么區別?
我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戶外書籍都列出來討論一下,自己先拋磚引玉,我家里現在有戶外類書籍如下:
《山海經》:這本書恐怕很少人會想到,不過它肯定是遠古先人們走遍四方的紀錄,這一點已經越來越為學者所公認。雖然我沒打算照著記錄去尋找那些傳說中的奇怪國度,但是作為戶外探險的老祖宗之作,《山海經》當之無愧。
《徐霞客游記》:原文、注釋、譯文,一共厚厚的四大本,在我的書架上放了很久了,一直沒有能好好讀一下。但是每當我在黃果樹瀑布、蝴蝶泉等名勝處看到前輩高大、神采奕奕的雕塑,總是不由得肅然起敬,這是我們的榜樣,文化的驕傲,行路、著述,徐老先生俱備佳妙。
《大唐西域記》:如果我們看到匍匐朝拜路上的藏人會被深深打動,那么面對玄奘高僧的壯舉,又該如何拜伏呢?遙想當年,漫天風雪下,漫漫黃沙中,孤獨、堅定的身影,不正是生命的追求么?
《西游記》:可能很多朋友會說這也算?我覺得雖然有神怪摻雜,但是作為戶外探險類最有名的著作,深明大道,亦莊亦諧,胡為不適?
亞洲探險之旅系列:
《帕米爾歷險記》
《勇闖無人區》
《荒原的召喚》
《絲路探險記》
《死城之旅》
《彝藏禁行區》:這六本書剛買不久,全沒看;是外國探險家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西部探險經歷。
中國科學探險叢書:
《羌塘無人區探秘記》:當年科考前輩的故事,作為西藏地理史,值得一看。
《青藏高原二萬里》:當年科考前輩的故事,作為西藏地理史,值得一看。
《高山探險》:中國登山前輩、五十年代蘇聯高加索登山教練學校畢業的周正老先生的著作。記述誠實,作為中國登山史資料,值得一讀。
《沙漠探險》:中國探險前輩之作,值得一讀。
洋人眼中的西藏譯叢:《德西迪利西藏行記》:外國探險家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西部探險經歷。買了些日子了,尚未拜讀。
發現西藏書系:關于西藏的名著:《發現西藏》:外國探險家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西部探險經歷。買了些日子了,尚未拜讀。
馬麗華走過西藏系列:
《走過西藏》:馬大姐最有名、也是最有內容的著作,今年是馬大姐入藏三十周年。從文化的角度,書中有感受,值得拜讀。
《西藏之旅》:馬大姐《走過西藏》的后續作品。
《青藏蒼茫》:五十年青藏科考史,緬懷先輩,了解高原,值得拜讀。
《藏東紅山脈》:馬大姐新作,藏東歷行記。剛買,尚未讀。
《西藏文化旅人》:在西藏漂泊的藝術家們的介紹。剛買,尚未讀。
《天路歷程》:其實這本書算不得戶外類,它是英國早年基督徒約翰班揚的名作,以寓言的方式講述投奔主的懷抱的旅途艱險,完全是宗教信仰方面的思想路程。不過考慮到堅持理念方面的過程是類似的,所以也算在內,希望大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批判的接受。
西域探險考察大系:《絲綢之路》:斯文赫定在中國的最后一次西部旅行,時值三十年代,風雨飄搖,作者對中國有深厚感情,行文之中,頗有落幕之感,喜歡斯文赫定的朋友可以一讀。
《亞洲腹地旅行記》:無論是斯文赫定還是本書,在中國西部探險、考察歷史上都是抹不去的一頁,世紀精品,建議精讀。
《南行記》:老作家艾蕪先生在二、三十年代流浪祖國南部、東南亞一帶的故事,讀后仿佛沉浸在那個混亂、痛苦、暗無天日的時代,苦難中國的一個切片。
《乘小獵犬號環球航行》:達爾文那一次環球航行,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旅行,進化論作為劃時代的思想,使達爾文和伽利略并列,成為人類現代文明大家。剛買,尚未讀。
《馬來群島自然科學考察記》:和達爾文一起發表進化論的華萊士,很少被提及,但是絕非無能之輩,有些被不公平的遺忘了。剛買,尚未讀。
《201天生死無人區》:不是很高明的作品,覺得值得看。剛買,尚未讀。
《風、沙與星星》:圣埃克蘇佩里的名作,“我走過的路,連野獸也難以通過。”可惜被翻譯糟蹋了。
《魯濱遜漂流記》: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是書中的開拓、探險精神,成為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戶外精神宣傳作品,故值得一讀再讀。
《北極精靈》:一個愛斯基摩女子的傳奇,同行的四位探險隊員先后殉難,二十出頭沒見過世面的愛斯基摩女子卻勇敢地堅持下來,“英雄?我不知道。但是只要能活下來,我就不會放棄。”
《格列夫游記》:大概贊同這部書算戶外的朋友不多,但是我們從小就知道大人國、小人國,奇妙的旅行,神秘的遠方,本書在啟迪心靈方面功勞不小。
《生命在藏北》:當年科考隊員的自述,第一手資料,值得一看。
漂泊者之旅:《走進墨脫》:墨脫作為雅江大峽谷的標志,已被賦予了過多的內容。本書值得一看。
《余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不論是否喜歡余純順、對他持什么態度,都不能不承認他對中國戶外探險界的意義,在余大俠倒下的地方遠眺,身后隱約起伏的是更多的后繼者。
《踏上地球之巔》:記述當年中國登山隊的珠峰故事,值得了解。
《獨腿孤身闖中國》:孟向東,一個殘疾人,為了看看世界,孤身在全國游蕩,這是什么樣的精神?這就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好奇心。
《南極歷險/北極歷險》:老一輩科學工作者,當年的南北極經歷,不算探險,也有一看之處。
《秦大河橫穿南極日記》:這是冰川學家秦大河在八十年代參加六人探險隊,橫穿南極大陸的故事,很值得一看。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著名的珠峰山難親身經歷者,頗有思考之處的故事。“人們在悲劇中扮演著角色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悲劇,但悲劇卻真的在文明世界里發生了。”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將近一百年前斯科特南極點考察隊的故事,永遠是探險史上的痛苦之處。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什么是艱苦,什么是意志,人類的極限在哪里?在我們的心里。翻譯此書的人是垃圾!連書名都不會譯!明明是《世界上最艱難的旅行》。
《羅布泊之謎》:畢業論文是羅布泊變遷史,所以一個研究生就和羅布泊結下了不解之緣。
《魂系羅布泊》:一個笨娘們兒參加前幾年那次北京組織的橫穿羅布泊活動。純粹的垃圾,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崔健《農村包圍城市》的歌詞:“世界上有兩件事最容易,一個是吹牛一個是寫字兒……”
《千古之謎》:西部前輩楊鐮先生的大作,雖然是小說,但是其中蘊含的西部內容,不是隨便找個作家就能寫出來的。值得再讀。
《消失的地平線》:國際上最著名的講述香巴拉秘境的作品了,即使當作任務,也得看一遍。
《生存手冊》:大名鼎鼎的英國空中特勤團教官約翰懷斯曼的大作,不是戶外必備也差不多。
《強身手冊》:約翰懷斯曼的后續作品,如何鍛煉身體,如何增強自己的能力,與前作互為補充。
《登山圣經》:地球人都知道。
《絕境求生術》:普通宣傳知識的薄本子,有用處。
《中國名勝辭典》:我花五塊錢能買到的最有用的書。
《中國司機地圖冊》:其全國路線上標記的詳細里程數字,使它成為我徒步旅行的必備,用上那一頁就撕下來帶著,很方便。
若干大、小張地圖:西部各省,還有幾張內部詳細地圖,在這衛星時代,再次詛咒可恥無用的資料保密制度!
《中國名勝辭典》:我花五塊錢能買到的最有用的書。
《中國司機地圖冊》:其全國路線上標記的詳細里程數字,使它成為我徒步旅行的必備,用上那一頁就撕下來帶著,很方便。
若干大、小張地圖:西部各省,還有幾張內部詳細地圖,在這衛星時代,再次詛咒可恥無用的資料保密制度!
關鍵字: 書籍 嗓子 旅行 素食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