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之可不可以不暈車
你暈車嗎?
在乘坐車、船時,經受振動、搖晃的刺激,人體內耳迷路不能很好地適應和調節機體的平衡,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導致的腎經功能紊亂,引起眩暈、嘔吐等暈車癥狀。
暈車
人體能判斷方向和維持自身平衡,主要由皮膚淺感受器、眼睛、頸和軀體的深部感受器及內耳等共同負責,其中以內耳最為重要。內耳的半規管以及橢圓囊和球囊主要有平衡功能。半規管有三個,互相垂直,構成空間的三個面。它們接受外界的平衡刺激,通過前庭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平衡中樞,來調節、管理平衡反應。
為什么會暈車?
個體差異。當傳入的平衡刺激過分強烈時,如急剎車、劇烈旋轉時,即使在平衡系統安全正常的狀態下,也會讓人感到頭暈,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片刻即可消失。但有些人這種耐受力差,對輕微的平衡刺激即產生強烈的反應。
睡眠差、過度勞累時容易發生。
過饑過飽時亦易發生。
患某些耳部疾病時可發生。
車廂密閉使空氣不流通,或某一些物質的氣味刺激,如汽油等。
看到汽車時,嚴重的產生了條件反射,看到或想到車(尤其是公共汽車)就會暈車。
可不可以不暈車?
最簡單有效實用的方法就是戴上耳機聽音樂,并把音量調大一點,這樣能干擾人內耳對平衡刺激的反映,其他常用方法還有:
常暈車者在乘車前可服乘暈寧,成人每次25毫克,小兒酌減,以防暈車反應。
乘車前進食不過飽或過饑。
乘車前不宜過勞,前夜睡眠要好。
可坐汽車的前部,以減輕顛簸,打開車窗使通氣良好,并將頭稍后仰靠在固定位置上,閉目,以減輕頭部震動和眼睛視物飛逝而引起頭暈加重。
嘔吐時可服乘暈寧或胃復安等。精神緊張時可服鎮靜藥,如安定等。
平時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在抗頭暈上要下功夫,如多做轉頭、原地旋轉、翻滾等運動,通過這些運動使暈車得到緩解。
在汽車踩油門、剎車、旋轉時深吸氣能減輕癥狀。
穴位按摩。用右手拇指點按左手虎口正中的合谷穴。
按膻中穴,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乘車前半小時,用風濕止痛膏貼肚臍,效果明顯。(肚臍為神厥穴,常被養生學家譽為保健“要塞”。在這里主要刺激清醒大腦)
暈車
其他方法:
1 、不要緊張。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總想著會暈。最好找個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2 、旅行前應有足夠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對運動刺激的抗衡能力。
3 、乘坐交通工具不宜過饑或過飽。只吃七、八分飽,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則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
4 、盡量坐比較平穩且與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保持空氣流通。
5 、頭部適當固定,避免過渡擺動。
6 、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時,口服暈車藥。
7 、盡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動的景物。最好閉目養神,若有睡魔侵襲,那就恭喜您了!另:有人試用跌打止痛膏貼于肚臍上,有一定效果,但機理有待探討。
總是暈車試試蕩秋千
人能夠感知頭、軀干、四肢所處的位置和運動的變化,除視覺和關節、肌肉的本體感覺之外,主要是靠內耳的前庭功能。前庭器官可大致分為半規管和耳石器,內有極敏感的感受裝置。半規管通過內淋巴的流動感受頭部旋轉運動變化的刺激;耳石器通過耳石的重力感受身體傾斜和直線運動變化的刺激。由中樞神經調節身體各部位肌肉的緊張度,維持身體的正常姿勢。
前庭功能障礙或過于敏感的人,頭部位置和運動速度的突然變化,會引起眩暈、惡心、嘔吐,影響身體的平衡。然而,當一個特定的刺激反復作用于前庭器官時,一段時間后,前庭反應會逐漸減弱,前庭功能的穩定性會因主動的訓練而得到加強。這一現象叫做前庭習服。花樣滑冰運動員、舞蹈演員能夠瀟灑自如地快速旋轉,就是這個道理。而蕩秋千是一種增強前庭功能的穩定性、建立習服、提高人體平衡能力的最簡便、最廉價的訓練方法。2500多年延續至今的傳統運動項目,其健身機理已由現代科學逐步揭示。蕩秋千時,人隨秋千板來回擺動,運動的方向和速度、所具有的勢能和動能、距地面的高度不斷變化,身體處于超重和失重的急速變化之間,耳腔內氣壓忽大忽小。這樣,前庭感受細胞會受到內淋巴流動和耳石重力不斷變化的刺激,膜電位大小變化所產生的神經沖動,會使前庭器官受到急性和慢性交替的安撫。這可以提高感受細胞的適應能力,增強其穩定性。這便是蕩秋千鍛煉前庭平衡習服的基本機制。經常蕩秋千者很少發生暈車、暈船的毛病。蕩得越高,時間越長,習服的效果越好。
蕩秋千的健身效應是全身性的。在不斷克服緊張和恐懼心情的同時,可以增強心理承受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頭部受限的情況下,骨骼肌有節律地收縮和放松,還有利于肌纖維體積的增大。
暈車尚無治療方法,暈車是指乘車時,人體出現的出冷汗、惡心、嘔吐、頭暈等癥狀群,其具體機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根據著名老中醫介紹,暈車和人的體質有關,當前并沒有可以長期治療暈車的手段,但是,短期內治療暈車的方法非常多,其中包括藥物以及部分民間偏方。
關鍵字: 興奮性 嘔吐 平衡 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