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青山旅游景區
穿過禪林,放眼四看,遍山奇峰,彌望皆是,有的象猙獰怪獸,有的恰雄雞雞冠,有的似旌旗招展,有的如雙劍入天,千奇百怪,擬人狀物,橫看豎看各呈異彩。其中尤以中峰和西方景兩峰出萃拔群。
中峰山頂較平,這里原有一座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的中峰寺院,寺院寬闊清靜,布局勻稱,系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所建。寺內八角飛檐的鐘樓有4 口可容10人的大鐘。每當寒月西沉,夜鶯啼叫,霧抹青山之際,寺內鐘聲深沉而單調,殿內法音嘹亮而悠揚,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古剎鐘聲。民國十年(公元 1921年),寺院初遭破壞,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寺院失火全焚。如今貴清山蔥蘢如舊,可中峰寺只有依稀可辨的遺址尚存,“古剎鐘聲也化為歷史的煙云了。
和中峰相對峙,有一獨峰,拔地面起,玲瓏獨秀,形姿險峻,白云環流,名曰“西方景。中峰和西方景之間有一飛橋懸空,橫絕云頂,巧奪天工,結構驚險,造型獨特,重檐疊架,雕花欄桿,這就是著名的“斷澗仙橋。游人到此,無不為仙橋的驚臉絕倫,建筑師的驚人勇氣,高超技藝和大膽杰作而贊嘆。據記載,仙橋初建于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橋長13米,寬 1.65米,通高2.3米,六對望柱分作五間。引橋頭各建一坊,長1.52米,兩檐間距2.6米,橋廊頂為重檐歇山式。此橋雖經17次重修,但基本保持了明代建筑的結構和風格,是貴清山保存較好的古建筑。這里同崖底的相對高度已在500米以上,俯視橋下令人頭暈目眩。每當天高云淡,朵朵白云從橋外掠過,站立橋上,如騰云駕霧,漫游太空,又象乘龍探海,嬉戲波濤,真有身臨仙境之感。橋南端有一巨石,兀然而立,石中有一0.6米寬的通道,只容一人側身而過,石壁上刻“雷霹石三個大字。相傳,仙橋建成后,如來祖師慕名前來,行至橋端,有巨石擋路,當即揮掌劈為兩半。其實仔細一看,雷霹石全系人工開鑿,至今鑿跡斑斑,清晰易見。穿過雷霹石,就是西方勝景。小小的峰巔上建有四殿一亭,造型小巧玲瓏,結構簡單莊重。殿內有大小泥塑32身,殿旁有明萬歷年間建寺石碑和清嘉慶年間河南巡撫邑人王憲《游貴清山放歌》石碑各一塊。雖歷經滄桑,但字跡清晰,給人以揮灑淋漓,一氣沛注之感。
關鍵字: 中峰寺 動植物 叭嘛村 滴水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