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車博覽園
進人大門,是水車博覽廣場的第一部分水車廣場。水車廣場以知名于國內外的蘭州水車為主體,并薈萃中外不同形式、風格迥異的水車數十輪。因此,蘭州水車博覽園是世界上水車品種、數量最多的主題公園。其中,蘭州水車以其獨到的構造、精湛的工藝、雄渾粗獷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水車的代表。 水車博覽園內共有大小水車27輪,水輪4個,水磨坊1座。
在水車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雕像,他就是蘭州水車的創始人段續。 段續,字紹先,號東川,蘭州人。明嘉靖二年(1523)中進士,任云南道御使、湖廣參議、密云兵備副使等,“多有惠政。在任曾宦游南方數省,對南方木制筒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祥察其構造原理,繪成圖樣。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車的仿制,幾遭失敗。于是二下南方考察,獲得水道翻水之巧思,結合黃河水急等特點,終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制成了喇叭口水巷、凹形翻槽和巨輪式的黃河水車。段續的水車成功后,黃河兩岸的農民爭相仿制,一時間黃河水車四起,使干旱少雨的蘭州黃河兩岸農田得惠于段續所創制的黃河水車。
這尊雕像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段續創制水車的情景。雕像位于水車廣場東端,在南大門的中軸線上,雕像前面是直徑26米的水車圖案。他左手執圖,右手置于胸前,左腳向前跨出,清風將衣擺吹起,面部表情慈祥、生動,似在思索,似在比畫,似在指揮,宛若在現場指導建造水車。段續雕像左側的是南方竹制筒車,右側的是段續創制的蘭州木制水車。公元1556年,段續就是根據南方的竹筒水車創制了雄渾粗獷的蘭州水車。歷經四百余年,蘭州水車日臻完善。它構造獨到、工藝精湛、雄渾粗獷、風格獨特。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輪水車林立于黃河兩岸,蔚為壯觀,成為金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由此,蘭州被譽為“水車之都而知名于國內外。
蘭州水車直徑16米左右,16對輻條由車軸向車緣輻射構成巨輪,輻條頂端置刮水板,刮水板之間置40個長方體水筒,其下為凌空架設的木槽,可引水流。車軸固定在水巷石壩之上,河水涌入水巷,形成急湍,刮水板受力,驅動水車轉動,水筒“倒挽河水,傾入水槽以灌田。一輪水車可灌溉田地三百余畝。 在水車廣場展現著各具特色的水車:在我們左側的是一架推水車(又稱水掛子),它依靠人力推動水車,將水提起,傾人水渠,灌溉農田;在我們右側的是一架腳踏水車,其原理是用力踩動木輪,由傳動鏈條帶動水車,達到提水灌溉的目的; 在水車廣場還有另一種形式的手推水車和腳踏水車,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用刮水板通過水槽的方法,將水提升上來。適用于提升低水位的水(如水塘里的水)用來灌溉。
關鍵字: 博覽園 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