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百塔寺
蒼茫的天幕下,一株突兀的白楊伴著這尊河西走廊的白塔。距白塔幾步之遙的一座厚實土臺正是薩班靈骨塔歷史遺址。這里就是涼州百塔寺,就是西藏歸屬于元朝中央政權、納入中國版圖的見證地。 走進河西走廊,歷史的深邃蒼茫在窗外的風景中愈抹愈濃。這里曾是古代民族聚散的大舞臺,而鑲嵌在這條走廊上的古涼州武威,自漢代開辟河西四郡起,就因其“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軍事戰略要地和“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商埠重鎮而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章。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750多年前的華夏大地,正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子孫們一統山河、叱咤風云的年代。公元1247年,西藏薩迦派宗教領袖薩加班智達應蒙古族皇子闊端的邀請,在百塔寺成功舉行了歷史性的會談涼州會談,發表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規定了汗廷對西藏佛教的敬重及西藏僧俗各界歸順的有利條件和要求。從而避免了一場血腥戰爭。
涼州會談后,薩班就留在涼州,弘揚西藏佛教。他以涼州為中央,創東西南北四座寺院,東部的百塔寺,南部的金塔寺,西部的蓮花寺,北部的海藏寺。所謂創建并非全部新建,而是在原有的佛教寺的基礎上改為薩迦派。百塔寺曾是涼州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為了表達對薩班的敬重和對其歷史功勛的懷念,皇太子闊端不惜人力、物力重修了百塔寺。薩班圓寂后,在百塔寺修建了一座高約42.7米的靈骨塔,以紀念他為元朝統一大業所做出的豐功偉績。 百塔寺不僅見證了蒙藏合盟,而且將藏傳佛教文化傳向河西大地,使漢餐民族水乳交融,休戚與共成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關鍵字: 河西走廊 薩迦派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