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公劉第一廟
公劉殿風景旅游區規劃面積200畝,景區周圍松柏環繞、古木參天。北邊有公劉大殿,塑有公劉父親鞠陶、祖父不、公劉妻子、姐妹塑像,在此廟的像臺下塑有送子娘娘和催生娘娘,在西邊大殿里塑有公劉揮淚斬白龍馬的像,南邊立有土鐘樓和戎臺牌樓,東邊是當年管理者的住處,在院的兩側立有許多群眾緬懷公劉的石碑。其中一座碑是清代遺物,碑文內容見《金石記》,詳實的記述了公劉對慶陽農耕文化的功績,并且記述了公劉的兒子慶節南移的內容,祭祀日為農歷三月十八。
《慶陽縣志》載:“公劉廟,俗稱老公殿,在縣城西南80里高家崤,清乾隆年間重修。明清現代稱溫泉鄉為周都里。時至今日,陜西長武、旬邑等地還有大量群眾前往公劉殿拜祭祖宗。公劉殿遺址充分反映慶陽人民對周先祖的深切懷念。
慶陽是周先祖農耕文化的發源地,公劉更是為慶陽農耕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為了緬懷公劉繁榮農耕文明的豐功偉績,公劉殿祭祀活動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和信仰取向,已成為隴東地區基礎濃厚的文化和宗教活動。農歷三月十八、初一、十五,公劉殿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盛況空前,來自區內外的香客游子,使公劉殿逐漸成長為一處遠近聞名的宗教旅游盛地。
關鍵字: 人山人海 發源地 溫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