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經堂
大經堂座落在拉卜楞寺的中軸線上,占地 10余畝。寬廣的院圍,高大的房脊,鎏金的法輪被雌雄雙鹿簇擁著,象一只雄踞雪山之巔的玉獅,俯瞰著眾多的教徒;又如一頭悠然自得、背馱如意寶珠的大象,棲息在山腳,它氣勢軒昂,雄渾壯觀。
大經堂融匯著藏漢建筑的風格。前殿雕梁畫棟,飛檐斗拱,頂覆琉璃瓦,顯得典雅華貴,有鮮明的漢式建筑風格。而正殿和后殿又是地地道道的藏式建筑,“內不見土,外不見木。外墻用石塊砌起,光滑平整,精巧美觀。墻頭頂端下面,堆砌一米多厚的干“茴麻樹梢。“茴麻是一種高山多年生木本植物,堅韌抗潮,極富彈性,具有防震性能,能減緩地震引起的沖擊波。大經堂能容納 4000多僧人集體誦經,舉辦佛事活動。沿著柱子鋪陳東西走向的厚墊子,是僧侶們誦經集會時打坐的坐墊。整個大經堂由140根一抱粗的方柱支撐,全寺六大學院聚會或有重大事項商議,都要在這里舉行。經堂上首,有黃絹鋪裹的講臺,那是拉卜楞寺寺主 嘉木樣大師的法臺。經堂上供奉著鍍金的各種佛像,身上搭著黃、藍、白等各種彩絹,像前供著酥油圣燈。頂梁上懸落下來的寶幡、華蓋、唐卡、方柱上裹纏的彩緞軟絹、堆繡,墻面上繪就的壁畫,以及各種華麗的裝飾,給大經堂抹上了富麗堂皇、莊嚴肅穆的色彩。
大經堂分為前殿樓(大小活佛觀看本寺法舞的觀禮臺),前庭院(佛事誦經期間活動交談的場院,有 4-5畝大),正殿(全寺僧眾誦經聚會的正式場所),后殿(靈塔殿)等。
在經堂初建時,只有 80根柱子的規模。后經歷世嘉木樣活佛的開拓擴建,始成今天這樣的規模.
關鍵字: 拉卜楞寺 琉璃瓦 觀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