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山
位于甘肅省隴南地區西和縣南境的大橋鄉,地理位置在東經105deg;20'與北緯33deg;45'之間,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頂面積約5times;3平方公里,小舟之狀,四周紅巖石壁、險要無比,歷史上,軍、寇多次安營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稱。
仇池山自然風景清秀險要、神奇壯觀,如伏羲崖,麻姑洞、錦屏窯、無根水、小有天、西石勺、滾龍珠、吉祥山,河圖池等,古代建筑曾經有伏羲殿、女媧宮、形、道、神三教的教堂、太極八卦亭、玄女牡丹亭、柴敦嘴焚香臺、吳王太平殿、妙莊王碑陵等等 西和古仇池國遺址是東晉初年白馬氐人楊氏建立氐人地方割據政權的中心。仇池山出名,更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時代,《開山圖》云:“仇池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處,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仇池山主峰伏羲崖.今日仇池山,千峰浮動,奇巒競秀,山下江河奔涌,峽谷古秘幽深,是游人步行探險,尋古探幽的絕佳去處。 放歌于山水林泉之間的詩圣杜甫,他游歷了徽縣的木皮嶺和西和的仇池山后,感嘆非常,驚喜的吟唱出“始知五岳外,別有它山尊,“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的贊歌。 蘇東坡在當年秦風路轄管的屆縣風翔任判官,可惜沒有親臨仇池壯游番。
蘇軾后來將他的訪換命名為《仇池集》,有“巧思蛛網當門日,險憶仇池厭頂時之仍。仇池山其上聳嶺插天,亂石崩云;酈道元的“水經注描寫它是:“絕壁峭峙,孤險云高,望之形若 杜甫游了仇池山,非常留戀這個地方,寫詩贊云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近按西南界,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云邊。 覆唾壺,高二十余里。羊腸蟠道三十六迥。地勢平坦,有田千畝,亦產鹽,泉水到處皆是,物產豐饒,氣候溫和,是一處“一人當關,萬夫莫開的洞天福地。仇池國故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仇池山 大橋鄉 牡丹亭 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