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
在石門山南北峰之間,有一廈亭木欄,玲瓏俊逸的飛橋,名曰“聚仙橋。橋廈亭上有清代文人張世英“隴月先得之匾,是為“石門夜月之景所題。相傳,在宋康定二年八月十五日,嫦娥、八仙一行赴蟠桃大會回歸,路行至此,嫦娥因酒力發作不能行走。這時正值萬民昂首賞月之際,為了替嫦娥掩飾;八仙分別從黃山、泰山、峨嵋、華山、青城提、攜、抱、負了峰、松、石、土布成了石門山,何仙姑還將手中的量天尺變成高入云際的量天樹,遮住了月光。這事引起了吳剛的不滿,他掄起折桂大斧,將山劈作兩半,形成了石門山的南北峰。吳剛的斧響徹云霄,驚醒了酒醉中的嫦蛾,她慌忙從吳剛劈開的缺口中,升上月宮,臉上還紅泛著酒意。眾仙們忙用樹枝鮮花搭橋仰望,這就是聚仙橋的來歷。從此,每逢中秋,面帶紅暈的嫦娥都要到聚仙橋觀望。這時的月亮浮在石門南北峰中間,清輝滿山,樹影婆娑,仿佛整個宇宙都溶解在一片銀色中,四周萬籟無聲,形成了“石門夜月之佳景。中秋石門觀月,也有難以如愿之時。若遇飛云掩月,石門夜月美景便無法貪圖,但另有一番景色可供欣賞:月朦朧、夜朦朧、山也朦朧、樹也朦朧、連觀月的人也朦朦朧朧hellip;hellip;一切都在朦朧的世界中。天水人民常聚集在石門山西部20公里得的楊家山山梁上觀月,據說在這里賞月,月景更有韻味。為此,楊家山又有“夜月村之譽。
實際上,石門山南北峰并非吳剛所劈,而是由于地殼下陷、巖層斷裂所致。聚仙橋也非仙人搭造,而是南宋淳熙年月亮在石門山南北峰之間的聚仙橋上方飄浮之奇觀,足以證明了石門列峰排空,林木參天,蓊翳深邃的境界了。
關鍵字: 天水市 小黃山 楊家山 石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