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朗木寺紀行
從唐克回到縣城,大部隊便回成都。只我和l背上包包向朗木寺進發。
朗木寺在若爾蓋西北和甘肅南部交界的地方。是一個鎮子的名字,白龍江從東北向西南流過。這里的兩個寺廟:朗木寺和葛爾底寺分別屬于甘肅和四川。不知道這里的老百姓是否是按照所屬地區的不同而找不同的寺廟進行宗教活動呢?
我們到朗木寺的時候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我們披著雨衣,踮著腳小心地繞過滿街的泥濘,看到幾只快樂的小豬仔跟在豬媽媽身后亂嗅亂拱。朗木寺街道窄窄的,房子像積木一樣錯落在兩邊。小河緊貼著人家的房前屋后潺潺流過,小城很安詳,靜靜地空氣中只能聽到路邊小溪嘩嘩的水聲和幾聲烏鴉的呱叫。街上可以看到咖啡吧,有英語寫的店牌和告示——“hotbath”,“cofee”……。來朗木寺的游客不多,大都是對藏傳佛教興趣濃厚的背包客,還有就是喜歡安靜原味小鎮生活的外國佬——在外國的旅行手冊上,朗木寺久富盛名,是繼麗江后被發掘出來另一個心靈之鄉,據說這里的寺廟有歐洲的風格。所以游客很大比例都是外國人。他們在這里就像在自己的家鄉。那穿格子襯衫的老外,長腿的金發女孩,他們在街上兜兜逛逛,買水果吃拉面或者在咖啡吧里喝著咖啡寫游記或者在郵局里寄名信片。那些手搖經輪的藏族老啊媽和紅袍的喇嘛對他們安之若素。
而這里的確是一個適合獨自前來的地方。沒有成群結隊跨相機的游客喧炳賓奪主。你可以用自己的腳走向任何地方,不必擔心迷路,因為總有足夠熱情的人會愿意幫助你。你要準備好足夠的好奇來迎接出其不意的變化——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或者晚點的班車或者找不到吃飯的飯館,這是你理所當然的和當地人聊天和求助以及接觸的機會,能夠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有趣體驗。——充滿好奇和新鮮。旅行的魅力,原本就在于此。
我們雖然是背了帳篷和睡袋來的,但這里便宜的房價和安閑的住家氣息卻讓我們舍不得不住。我們住是叫朗木寺招待所的小旅店,院子臺階上長滿了罌粟花和瓜葉菊,院中間有一個抽水的水井。晚上聽得一夜雨聲,嘩嘩不絕。在這個很讓人有歸屬感的和親切感的小院子里聽淅淅瀝瀝的雨聲讓人感到非常的閑適。
披著雨衣出去,在一家潔凈的小飯館比比劃劃要了4個藏包,店主也在吃飯,有香噴噴的奶茶,我問他這樣的茶要多少錢一杯,他豪爽的提來一壺給我們兩個人倒上滿滿的兩杯。熱熱的奶香讓我極其滿足。真喜歡這樣的食物——藏包糌粑羊肉湯炒肉面,他們和這個的城鎮氣質一致,簡陋而充滿誘惑。
雖然我們是本著簡樸為上的原則,但郎木寺的門票收費的確不高。所以我們純粹是為著一種成就感和自由感而非要躲開大路,從田間小路上山去。小路泥濘,走起來卻頗多樂趣,尤其是上面還有幾頭叫驢和幾只黑豬在恭候我們的到來。
這是甘肅的郎木寺。寺廟里這小屋多為木制的平房或二層小樓,屋頂用薄薄的木板搭成,用木條釘住,再用石塊壓住,歲月的洗禮把屋頂都變成了灰白。朱紅的院門,大白天鐵鎖高掛,門扉緊閉,不禁讓人疑惑,主人都上哪里去了?偌大一個寺廟卻空空蕩蕩的。非但沒有碰到幾個喇嘛,連游客卻似乎都只有我們兩個。感覺十分蹊蹺。
四川的葛爾底寺面積,修筑都要好一些。人氣似乎也要旺些,不時能碰到一些村民和喇嘛,還有修建新的大殿的工人。在一個大殿里我們聆聽了早課。他們的早課好象是小學生的早讀,有調皮和偷懶的喇嘛,作出一副認真的樣子其實根本就沒有張嘴。看到兩個十一二歲的小喇嘛,兩眼撲閃撲閃的瞅著我們。我們和他們招手,他們就沖我們調皮的笑。兩個年輕的喇嘛遲到了,想偷偷溜進去被住持抓住了,罰原地磕長頭。他們便在一邊伏地起身再伏地。做的很認真。后來在寺廟里逛的時候遇到一個逃課的小喇嘛,他和兩個小孩子一邊吃著李子一邊玩游戲機。見到我們就招手叫我們過去,讓我們吃李子(小小的,很酸)又請我們去他的寢室吃糌粑,我們問他為什么不去上早課,他很調皮的笑一笑:我頭痛。我們忍俊不禁,連逃課的借口都和我們差不多呢!這些小喇嘛就像我們一樣,想方設法的偷懶,愛玩和愛吃零食,他們的生活并不像我們所像單調而枯燥,充斥著宗教和信仰。
從四川的朗木寺再向里走,是一個峽谷了。我們在峽谷入口處遇到兩個居住在峽谷里面的藏民,和我們一同走。大峽谷很雄偉,長著一些高大的樹木,有很多陡峭的石壁,和我們一直看到的草原的景色截然不同。一路上有很多石頭上寫著藏文:嗎咪唄沒哄。仙女洞里垂掛著很多哈達,比如樹木之間掛著的經幡——還有掛在兩個山頭之間的,我都奇怪這么高難度的掛法他們是怎么做到的。還看到一個很漂亮的藍色湖泊,水藍的奇異,似乎深不可測。我們沿著旁邊的小道小心翼翼的穿過。往前一會兒潺潺的小溪在幾塊石頭縫里消失,一塊長著一簇紫色的野花的石頭上用漢字和藏文刻著:白龍江源。峽谷走到盡頭據說就是熱當壩——若爾蓋最美麗的草原。可是我的鞋子走壞掉,于是半途就返回了。
關鍵字: 唐克 成都 白龍江 若爾蓋 郎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