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色蘆葦以我的方式獨語西北
不知當年達摩老祖凌波微步踏水東行時踩的那枝蘆葦是哪里的,似乎不曾聽說在釋迦牟尼的故鄉有如此堅韌如此具有思維能力的生物。美妙的傳說裝點了神物圣人,人們在虛妄中頂禮膜拜;然而,蘆葦畢竟是脆弱的,所以意大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黛萊達說:“我們是蘆葦,風是命運。”
二十一世紀,風已經無法阻擋我們的激情,我們放騁自己的眼光不為命運所役,竭力與尚未褪色的大自然交融神合。
絕色蘆葦
7月:寧夏沙湖
在夏日的晨風中泛舟而行,澄澈的湖水急速后退,又在瞬間歸于平靜——沙湖的蘆葦就是這樣呈現在了我的面前。
它們是孤獨的族群,在號稱“塞外江南”的銀川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所在;它們是另類的族群,不知何故選擇在了在水中央的漂泊;它們是絕色的族群,頭頂藍天,繪就天地間的美景。
夏天,如果你走在太湖邊,可以看到蘆葦叢,它們纖弱地隨風搖擺,連綿迤邐,如一條青紗帳經歷著湖水的洗滌;湖水從蘆葦叢中奪路而出與湖岸兩相拍擊,發出纏綿的聲響。它們是太湖堤壩的守護者,是沙鷗在落日時的翔集之所,是面對茫茫湖水時的恐懼心靈的最后底線。
然而,太湖的蘆葦也脫不了普通二字,只有沙湖的蘆葦是獨一無二的。它們以人類所意想不到的方式生長在湖面上——不是賀蘭山般的連綿,而是三五成群,花團綿簇地散開在湖面上。在五十平方公里的湖面上,它們絕不選擇湖岸,而是一團一團象個圓柱體居于水中央,寧愿做流浪的人,享受飄飄蕩蕩靠不了岸的感覺;而且,在每個群體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拓開一條水道任舟飛揚。它們象一個個蘑菇一樣點綴在湖面上,水鳥飛棲枝頭,生長繁衍。
站在湖船上極目四望,天空碧藍,賀蘭山如龍般騰躍于寧夏平原的西側,湖之南則是一道沙山,在太陽下閃著光芒。在方圓數百公里綠色蒼蒼的平原上竟然生出了一座沙山,讓人莫名地驚嘆于造合之巧。與敦煌鳴沙山所不同的是,它是綠色中的黃色,而月牙泉則是黃色中的綠色。
憑借自然的神力,傳送出駝鈴聲的沙山,與一面湖水相映成趣,再配以天下最可愛的蘆葦,便構成了一道奇特而令人難忘的風景。
穿行于這樣的所在,是否也可以象老祖一樣了卻凡事忘了塵世?
關鍵字: 寧夏沙湖 蘆葦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