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寧夏紅色紀念游景區攻略
主要紅色旅游景點有:定西市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通渭縣榜羅鎮革命遺址;白銀市會寧縣紅軍長征會師舊址;固原市隆德縣六盤山長征紀念亭,西吉縣將臺堡一、二方面軍會師紀念碑,興隆鎮單家集紅軍長征遺址,涇源縣老龍潭革命烈士紀念亭。
通渭縣榜羅鎮革命遺址
通渭縣榜羅鎮革命遺址位于通渭南部的榜羅鎮,是一個只有幾百戶人家的小集鎮。這里曾因毛主席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長征時駐足而聞名遐邇。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黨中央率陜甘支隊從哈達鋪出發,到達岷縣閭井一帶。次日晨,部隊突然轉向西北方向行進,沿岷縣紅崖、漳縣新寺,迅速突破封鎖線,出其不意地渡過渭河,二十七日到達榜羅鎮。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羅召開了常委會議,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秦邦憲參加了會議。會議根據入甘以來取得的情報,認真分析了國際國內的形勢,再次研究了紅軍長征落腳點問題。會議決定按照哈達鋪會議確定的行動方針,到陜北去,鞏固和發展陜北革命根據地。為了實現黨中央的戰略意圖,陜甘支隊決定召開連以上軍政干部會議,進行去陜北的再動員。紅軍在這里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留下了許多革命文物。遺址旁建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館》。
白銀市會寧縣紅軍長征會師舊址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位于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而擴建的革命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要建筑“會師樓”始建于明代,是三軍會寧會師的物證,也是會寧古城的象征。“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陳列著紅軍會師期間留下的馬燈、銅壺等大量文物。建于明代的文廟大成殿,是當年紅軍會師的地方。1986年為紀念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50周年,修建了會師紀念塔,雕刻著鄧小平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十八個蒼勁大字。同時,還在會寧縣大墩梁、慢牛坡修建了紅軍烈士陵園。1996年修建了“紅軍會師將帥碑林”。
固原市隆德縣六盤山長征紀念亭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長途翻越六盤山,打開了通往陜北革命根據地的最后通道。毛澤東登上六盤山,臨風寄景,氣貫長虹,遙想紅軍走過的艱難里程,展望革命的未來前途,即興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光輝詞章,《清平樂•六盤山》,從而使六盤山揚名海內外。1961年9月,應寧夏人民之請,毛澤東以大手筆書寫長卷相贈,激勵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建設寧夏。現在六盤山下的和尚鋪還樹有偉人手書的全詞石碑,以昭示后人,激勵來者。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1985年在紅軍當年走過的六盤山山頂上修建了“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由胡耀邦題詞。六盤山巍巍高聳,紅軍長征紀念亭屹立山巔。它成為永久性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今天,西北第一隧道的貫通,使昔日“峰高華岳三千丈,險居秦關百二重”的六盤山變成通途,也為旅游觀光增添了新的內涵。
將臺堡一、二方面軍會師紀念碑
將臺堡位于西吉縣城東南30公里,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36年10月22日紅軍長征及三大主力軍在將臺堡勝利會師,于1996年10月修建的。碑高19.36米,表示1936年,臺基分三個方向通向碑座,象征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會師;臺基的臺階60個,表示紀念碑建于三大主力會師60周年。碑的正面是江澤民題寫的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紀念碑”1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它的修建,不僅記錄了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的最后一次會師,而且再現了波瀾壯闊的宏偉歷史。
涇源縣老龍潭革命烈士紀念亭
米崗山建有紅軍長征紀念亭。這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建筑,潔白石階梯旋轉而上,紀念亭則坐落在山之極頂。仰視碑亭,藍天白云為襯,高曠悠遠,疑為神跡。待置身其間,便成俯瞰之勢,但見山濤連綿,排空而來,呼嘯而去,你可遙想毛澤東于此吟頌《清平樂•六盤山》之磅礴氣概。現在,這里已成旅游勝地,許多游人寧肯棄車登山十幾、幾十里,感受偉人之氣魄風采,在那曾留下偉人詩篇的地方帶回他們永久的珍藏。六盤山,是紅軍長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1935年10月7日,毛澤東率中國工農紅軍在翻越六盤山時,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使六盤山名揚中外。在六盤山峰頂,建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亭。
寧夏特產:
發菜 、灘羊皮、賀蘭石、枸杞、青銅峽柳編、寧夏地毯、石咀山“迎春壺”、西夏貢米、中寧的枸杞、各地的羊肉等。
關鍵字: 六盤山 定西市 紅色旅游 紀念碑 隆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