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之旅必備的知識和禮儀
“這幾年中央電視臺上總能見到關于寧夏旅游的廣告,廣告多了,自然免不了神往。再說了,走遍了祖國的錦繡江南,到大西北旅游那是遲早的事情。去之前給你打電話”。這是我網上認識的一位深圳朋友給我講的一句話。他來,我歡迎,只是不知道他對寧夏了解多少,準備好寧夏之旅的知識和禮儀沒有。
寧夏除了漢族,還有回、滿、藏、蒙古、朝鮮、東鄉等33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占了寧夏總人口的35%。另外32個少數民族人數非常少。寧夏的眾多少數回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因此,在開始寧夏之旅前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有關回族的知識和禮儀。
寧夏建成中國最大的回族風情園
回族的形成
中國回族形成于元代。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在寧夏經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的穆斯林與蒙古人一起,遷到今寧夏屯墾戍邊。元末明初回族逐漸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回族人居寧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時期,東來的穆斯林多從玉門、酒泉經西夏屬地至中原。至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被征調或遷徙,以半軍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族人被安插到靈州(今靈武市一帶)及固原各州縣,加之不斷遷徙來寧夏開發、屯墾的回族人,形成了許多回族聚居點。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余里盡系回莊”。 寧夏回族人口劇增,至同治年間(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義遭到殘酷鎮壓后,義軍及眷屬被遷趕到偏僻地區,其中部分回民移居靈州、化平(今寧夏涇源縣)、隆德、海原等縣。
回族的節日
寧夏回族穆斯林有許多宗教性節日,其中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圣紀節三大節日最為著名。
回族建筑
寧夏各具特色的清真寺、道堂、拱北、民居構成了回族民俗文化景觀。寧夏現有清真寺4000余座,拱北10余處,道堂近10處。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它既是伊斯蘭教信徒聚眾禮拜的地方,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活動中心的功用。拱北是伊斯蘭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園。道堂是伊斯蘭教某分支宗教領導人禮拜、誦經、講學和居住的地方。寧夏伊斯蘭建筑集中反應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并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個性。
回族飲食
在肉食方面,回族有著非常嚴格講究,只能吃由阿訇宰殺的反芻、食草動物和雞、鴨、鵝等禽類和魚肉,禁食豬、馬、狗、驢等動物及一切動物的血。回族講究飲茶,每有客人登門,必先端上“蓋碗茶”敬來客,接著是瓜果、馓子、油餅招待。邊飲茶邊聊天,悠哉游哉。如果有吃的東西要送給回族朋友,一定要注意食品包裝上是否為當地“伊斯蘭協會監制”字樣和“清真”標志。否則,回族朋友是不會食用的。
寧夏清真風味小吃屬中華名吃,獨樹一幟,如外焦里嫩的油香、回族同胞的蓋碗茶,還有羊羔肉、手抓羊肉等。據當地人講,寧夏清真美食發展至今,其清真菜肴已有2000多種,小吃近1000種。
回族音樂
寧夏回族音樂包括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大類。宗教音樂是指回族穆斯林在禮拜和各種宗教活動中詠誦的《古蘭經》和贊主詞,是在繼承伊斯蘭傳統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既有伊斯蘭教音樂的特點,又有回族自己的特點。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用高亢、優美、洪亮的音調進行五次禮拜,加之主麻聚禮、三大節日會禮等重要場合的贊圣等,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經堂音樂。
民間音樂中,花兒是回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高腔山歌,被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回族民歌,花兒以其優美的旋律、纏綿的意緒在西北民歌中獨領風騷,是祖國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寧夏花兒主要流行于六盤山區回族聚居的固原市、海原、涇源、西吉、同心縣一帶。
宴席曲是寧夏回族民間音樂的重要品類,主要在婚禮喜慶時演唱,文雅健康,內容豐富,曲調多樣。
寧夏回族中還流行著許多自娛性樂器,雖然外觀簡陋,但奏出的樂曲都十分動聽。主要有口弦、咪咪和哇嗚。
回族舞蹈與武術
在寧夏回族舞蹈中,主要流行宴席曲、湯瓶舞和踏腳三種民間舞蹈。宴席曲是回族在婚禮宴會上表演的一種歌舞,通常由兩人表演。當宴會進入高潮,賓客興致高漲之時,便有人“漫”起花兒,載歌載舞。舞蹈動作是固定的,所唱曲目可隨時更換。湯瓶舞由回族生活習俗演變而來。回族有愛清潔的傳統,日常生活中的洗浴,或者“禮拜”前的洗浴,均離不開湯瓶這一特有的洗浴工具。據說湯瓶舞最早是小滿拉(清真寺中的習經學生)沐浴時逐步生成的純自娛性舞蹈。踏腳主要流行于寧夏涇源縣境內的園子林,其形式很像一種展現男子陽剛之氣的競技性體育活動,武術成份濃,舞蹈要素弱,可以看作武、舞交融的結晶。
回族武術根源悠久,中國回族穆斯林把練武尊為“ 遜爾”,意思是高尚的“圣行”。主要的武術形式有:回回十八肘、穆斯林八卦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伊斯蘭湯瓶功、穆斯林拳等。
回族的穿衣打扮與喪葬
回族男女都喜歡戴白色的帽子。回族婦女還喜歡戴蓋頭、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回族少女所戴蓋頭可以為彩色,其他女性多是或黑或白的蓋頭。
回族人去世后,用兩丈白布裹尸,采用土葬,喪葬期間不收禮。一般情況下,不允許非穆斯林(不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探望尚未下葬的去世者,也不允許到公共墳地去送葬。
參觀清真寺時的注意事項
1、未經允許不得進入禮拜大殿(每所清真寺都有禮拜大殿),尤其是女性。如果允許進入參觀,并且當時正在禮拜,只能行進在禮拜大殿的左右兩側或后面,絕對不允許站到禮拜人群的正前方。
2、進入阿訇的房間時,不要動桌子上的經書。回族人只有在洗干凈手的情況下才能翻閱經書。如果阿訇允許,另當別論。
3、不要向寺院中的人詢問有關教派歸屬等問題,因為解釋起來比較費事。
就餐時的注意事項
1、不要大聲談論你曾認識的某個戶籍上民族一欄寫著“回族”的人如何不信奉伊斯蘭教,做了那些違規的事,或者曾經吃過豬肉等等內容。如果你那樣做只會讓餐桌上的回族朋友厭惡你。
2、如果餐桌上的回族朋友不動筷子或者只喝水,請不要用自己的餐具替他夾菜,也不必力勸。因為他可能處于封齋或者認為飯菜的烹飪方法和衛生程度不符合他的要求。
3、吃油香的時候要掰著吃,不要拿起整個油香咬著吃。這是回族吃油香時的習俗,具體的原因留給大家到寧夏去探究。
如今的寧夏回族是一個開放的民族,他正張開臂膀歡迎大家去了解。
(供稿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旅新社)
關鍵字: 寧夏回族 宗教音樂 清真寺 蓋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