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都小故宮——瞿曇寺
瞿曇寺位于青海樂都瞿曇鄉境內的羅漢山馬圈溝,距西寧市80余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寺名為朱元璋所賜,寺院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萬平米,是我國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組明代建筑群,以建筑宏偉,文物珍貴,壁畫精美而著稱于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曇寺
這座“南山積雪”映照的古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特賜寺額為“瞿曇”。瞿曇即“喬達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稱,從此該寺就稱為瞿曇寺。寺院依山傍水,由前、中、后三進院落組成,是漢式宮廷建筑風格的建筑群,總體布局為一長方形,占地1.4公頃。線墻青瓦,庭院樓閣,參差錯落,旃檀松柏,掩映期間,是由殿堂、碑亭、廂廊、鐘樓、鼓樓等組成的一組明代建筑群。寺內的隆國殿、寶光殿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兩面廂廊九曲回腸,各種壁畫細膩優美。
雖歷經600余年,該寺古風猶在,被譽為“樂都小故宮”。
精美的壁畫
畫廊內壁畫面積有370多平方米,描繪了釋迦牟尼從降生到圓寂的生平經歷,畫技高超,層次分明,生活氣息濃厚。畫面采用礦石顏料繪制,雖經600多年風雨,仍艷麗如新。
寺內還有一座青銅巨鐘,直徑1.5米,重1噸,鐘聲渾厚,可傳至15公里以外。令人稱奇的是隆國殿內有一眼清泉——瞿星池,巧妙的工匠在清泉之上又修建了一座高3米的“泉神堂”,形成了殿內有堂、堂中有泉的奇景。泉水悠悠,為古老的瞿壇寺增添了幾分活力。另有“象背云鼓”石雕,象背上托起了木雕的疊云,疊云上又架著一面真鼓,令人贊嘆。
交通:瞿曇寺距西寧85公里,可乘火車或汽車先到樂都縣下車,再換成樂都至瞿曇鄉的汽車,即可到達。
最佳旅游時間:去青海旅游最佳季節為夏季,也就是5-10月;7月的青海湖邊盛開有大片的油菜花,黃色的花海和一望無際的藍色湖水,景色絕佳,湖邊也是游人最好的扎營地,那時的氣溫不超過18℃,氣候涼爽宜人。
關鍵字: 建筑群 瞿曇寺 羅漢山 西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