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
柴達木middot;油田地處青藏高原,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是青海、西藏兩省區重要的產油、供油基地。管理局機關設在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勝地--敦煌,現已成為青海油田重要的科研設計、教育培訓、職工輪休退休基地。柴達木盆地資源豐富,有“聚寶盆之稱。石油資源量達40多億噸,天然氣資源量近10000億立方米,目前油氣勘探程度較低,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青海油田現有職工家屬6萬多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5200多人。
青海石油工業從1954年開始勘探,經過全體職工40余年艱苦奮斗,到1996年,已發現三級構造219個,探明尕斯庫勒等16個油田和臺南等6個氣田。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1240萬噸,加工原油620萬噸。1997年原油年產量將超過160萬噸。在石油勘探、開發、綜合地質研究等方面,共完成重點科研項目501項,有73項分獲省部級和國家級獎勵。
青海油田現有40多個廠處、6個駐外辦事處、療養院。固定資產原值63億元,凈值39.6億元,主要專業設備10000臺(套),配套建成了敦煌、格爾木、花土溝三個基地,各類建筑200萬平方。從1993年開始,以尕斯庫勒120萬噸產能建設,花格435公里輸油管道、格爾木100萬噸煉油廠的基本建成為標志,青海油田實現了歷史性的三個轉變,即:由投入型轉變為投入產出型,由純原料型轉變為產品型,由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進入了勘探開發并舉,上下游統一經營的發展新時期。
在發展主業的同時,青海油田加大力度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的下游工程,農牧和商飲服務等五個產業的發展速度也明顯加快,為青海油田今后的發展壯大和騰飛奠定了基礎。隨著油田事業的發展、通信、水電、文教衛生等油田公共福利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職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工資收入顯著提高。油田各種配套設施完善,職工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油田建有4個農副業生產基地,為提高職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供了保證。油田目前擁有職工醫院4所,油田職工平均不足百人就有一名醫生和一張床位。在辦好職工醫院的同時,還實行了職工定期療養制度。青海油田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網點,現有學校10多所,在抓好基礎教育的同時,中等教育和職工在職培訓也受到重視,戈壁綠洲敦煌建起了包括技校、干校、電大和職業中專在內的培訓中心。
為了穩定職工隊伍,吸引專業技術人才,青海油田做了不懈的努力。近幾年來,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一是創造成才的環境,提出了培養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目標、規劃,大膽選拔、量才使用,使年青的專業技術人員脫穎而出。
二是實行盆地職工生活補貼和專業技術人員津貼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專業技術人員定期療養制度和定期體檢制度。專業技術干部每年享受半個月以上的脫產學習,高級和部分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居住75平方米住宅,并免費為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或科級以上干部安裝住宅電話。
三是制定了重獎有突出貢獻人員的實施辦法。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根據貢獻大小,分別發給2000~100000元的獎金,予以表彰和鼓勵。
近年來,青海油田的發展建設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提出了“九五期間,青海油田要進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接替行列中去,建立西部石油接替基地。
1995年1月,青海油田提出了抓住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快青海油田發展這條主線,實施多元開發,改革開放,科技興業,隊伍建設四大戰略措施,進行第二次創業,到本世紀末,實現儲量、產量、效益“三個翻番的發展目標。
近期,又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就是加快發展步伐,實現“5355目標。即石油儲量達到5億噸,天然氣儲量達到3000億立方米,石油年產量達到500萬噸,天然氣產量達到50億立方米。柴達木石油業輝煌發展的明天期待著更多優秀年輕人才去開拓、去發展。
關鍵字: 天然氣 尕斯庫勒 青海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