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臺
巴塘天葬臺位于離玉樹州府所在地結古鎮20多公里的文成公主廟的東南山坡上,占地約10畝,主要建筑有大小佛塔數座、小經堂,“轉經輪堂、“更仁佛堂、施尸臺以及供僧俗群眾閉關誦經用的幾十間房屋。巴塘天葬臺是公元1100年由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派創始人覺哇久丁桑貢選定的康區最大的殊勝天葬臺之一,據說是一塊佛經中所描述的“地有八辨蓮花相,天有九頂寶幢相的風水寶地。
在天葬臺中央地下有“十相自在伏藏及上中下三個壇城等瑞相。因此,是千百年來,巴塘、結古等遠近四方信眾進行天葬的理想之地。藏人認為,在這樣遠離城鎮塵囂和世俗罪孽的風水寶地下葬,不但能使死者亡靈安全度過“中陰期,避免墮入三惡趣而投生到三善趣,而且也會給活著的人帶來幸運。
天葬淵博源于佛教文化思想,體現了佛祖釋迦牟尼舍身飼虎,利樂眾生的精神。佛教生命輪回的思想認為人生短暫、且又生生死死,永轉不息。而人死后的尸體則是“靈魂所拋棄的軀殼,把無用的血肉軀殼施舍給饑餓的鷹群則被視為是一種具有很大功德的善舉,也是消除罪孽的最后一次機會。如果您想了解藏族人奇特的喪葬習俗和舍身飼鷹的莊嚴場面,不妨到天葬臺去看一看,也許它會使您對生命的意義有一種特殊的感悟。
關鍵字: 喪葬習俗 佛教文化 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