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鬼斧——大足石刻旅游全攻略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像最初開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歷時250多年。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1幅,經幢8座,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
寶頂山摩崖造像始鑿于南宋年間,四周2.5千米內山巖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以大足大佛灣為主體,小佛灣次之,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輪回,廣大寶樓閣、華嚴二圣像、千手觀音像等最為著名。寶頂大佛灣處有川東古剎圣壽寺,創建于南宋。廟宇巍峨,雕梁滿目,坐落于山勢峻秀、環境幽雅的林木之中。寺側南巖為萬歲樓,這是一座造型別致的二層飛檐翹角樓閣。
大足石刻佛像
“五山”摩崖造像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以集釋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異于前期石窟。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國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間中國石窟藝術風格及民間宗教信仰的重大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重要貢獻,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
推薦線路:從重慶市的朝天門汽車站下面有個旅游長途汽車站,有直達大足石刻的汽車,每天9:10發車。另外,在重慶陳家坪長途汽車站有直達大足縣的豪華大巴,下了車就有小巴到寶頂山。
回程:從寶頂山做小巴到大足長途汽車站,也可自己包小巴。
關鍵字: 旅游攻略 石刻佛像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