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吃糖關刀
“糖關刀”學名糖畫,顧名思義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畫,分為平面糖畫與立體糖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是廣泛流傳于巴山蜀水、備受老百姓喜愛的工藝食品。這種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于一體的獨特手工技藝,曾廣泛流行于巴蜀大地的城市鄉村。
糖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明代宮廷習俗中,每當新年祭祖時,官宦大戶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獅、糖虎和文臣武將等形象用以祭祀,后來該技藝傳入民間,逐漸演化為糖畫。
多少年來,重慶城的大街小巷,或是所屬區、市、縣鄉間的逢場天,常常看到那種一頭挑木箱,一頭挑煤爐的倒(鑄)糖關刀的人。他們在人多處,尤其是小孩云集的地方擺攤,在木箱邊放一塊平滑的大理石,另一端在低木架上放一木盤,盤邊分格畫有不同的花鳥魚蟲和人物圖像,盤中心裝有一支能轉動的竹箭。
買糖關刀者,交錢后,把竹箭撥動,箭頭停下所指格里圖像,即是應得獎品,倒糖關刀的人即按圖為人倒制。
糖關刀的制作辦法是:人坐小凳上,前面放一個小煤爐(現在多用煤油爐),待火旺后,放個帶把的小銅鍋,把事先熬好的紅糖塊,加入適當的飴糖放入銅鍋,待熔化到起絲后,再用小瓢舀起,往大理石上倒出厚薄、粗細、點塊不同的線條來組成圖像,糖液冷卻即成。有的花鳥魚蟲形象逼真,有些人物栩栩如生,深受大人小孩喜愛。
關鍵字: 工藝食品 巴山蜀水 糖關刀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