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瘋狂石頭拍攝地羅漢寺
重慶最熱鬧的地方當數解放碑,那兒是重慶的中心,高樓林立,商場云集。
離解放碑不遠的民族路上,有座寺廟叫羅漢寺,電影《瘋狂的石頭》就是在那兒拍攝的。
羅漢寺是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之一。
重慶市佛教協會設于此。
據資料所載,羅漢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羅漢洞而建。《蜀中名勝記》載:“治平寺……有羅漢、先天二洞,皆古洞。” 羅漢寺內長20多米的古佛巖,存有宋代摩巖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臥佛涅像(俗稱“睡佛”)、觀音像和供養人像等,風格頗近大足寶頂山石刻。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因前殿坍圮,改建龍神祠。后又稱羅漢寺、古佛巖。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廟宇,仿新都寶光寺建羅漢堂,泥塑五百阿羅漢,改名羅漢寺。1942年,羅漢寺遭日機炸毀,后修復。“文化大革命”中,羅漢塑像全被搗毀,1984年政府撥專款重塑。始建時園池古跡今已湮沒無聞,僅余“明碑亭”所嵌“西湖古跡”碑石,還依稀可辨字痕。
那天,我們去時,大雄寶殿還在修繕中。聽說寶殿里有許多佛教藝術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釋迦佛的十六位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銅鑄像,緬甸的“釋迦牟尼成道玉佛”,臨摹印度壁畫“釋迦牟尼離宮出家圖”等。
寺內藏經樓收存的大藏經、梵文和藏文經典,以及古籍字畫等,大多為唐、明兩代瑰寶。
羅漢堂內造像總共有524尊,皆泥塑像。其造型細膩精巧、神態逼真,常有善男信女至此,默數羅漢以測吉兇禍福。
站在羅漢寺朱紅色大木門前,一副對聯“法門平等人天共仰,覺路光明凡圣同游”,讓你分明感覺到滾滾紅塵的喧囂里依然有渺渺梵音。
羅漢寺好似晨曦與日落中一方凈土,成了喧囂都市中一塊供人心靈小憩的樂園。
于是,一位年輕的女孩為了尋找心靈的小憩地,從喧囂都市來到這兒,三柱真真的高香,虔誠舉過頭頂默默祈禱。
也許為了讓人更好地體會這兒的圣潔寧靜。
羅漢寺設有客堂,只要你愿意,可以在寺廟里住宿,看看羅漢寺的早晨和晚上,體會不一樣的生活,讓煩躁的心靈得到慰藉。
晨曦中,寺廟深處響起的第一聲鐘聲,滲透羅漢寺每一個角落。隨著木櫝摩擦發出的“嘎吱”聲,羅漢寺那厚重的大門徐徐開啟。
暮色中,兩個僧人輕輕地推動著兩扇大門,緩緩向中間合攏,俗佛兩界,就此隔斷。
羅漢寺 (2)
羅漢寺 (3)
羅漢寺 (4)
羅漢寺 (7)
羅漢寺 (9)
羅漢寺 (11)
羅漢寺 (12)
羅漢寺 (13)
羅漢寺 (15)
羅漢寺 (16)
羅漢寺 (17)
羅漢寺 (20)
羅漢寺 (21)
羅漢寺 (24)
羅漢寺 (30)
羅漢寺 (31)
關鍵字: 佛教寺廟 電影 瘋狂的石頭 羅漢寺 解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