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風情威寧馬街
頭飾
據有關彝、漢文字記載,在公元3世紀,威寧彝族系由云南東部、東北部(即今曲靖、宣威、東川、昭通)等地遷入。但馬街何時形成村寨,現無準確記載。在馬街寨東1公里有一塊巨石,彝語叫“色汝木鹿”,即“神馬大蹄”,石上有“人”、“馬”、“羊”等字印跡,相傳是某個彝族先哲率部經過此地留下的痕跡。寨東頭巖壁上有泉水傾瀉,注入巖腳清池,名“洗平塘”,每到剪毛季節,先民們驅羊群來此洗去羊身的污垢,一直沿襲至今。在寨子路口要道處豎有用石雕成三面人形的“保寨將軍”,石雕年代無考。
馬街彝族服飾較為古老。女子下身著青、藍、乳白色相間的三節長裙,上著琵琶衣衫,罩在褶裙外,系白布腰帶。衣衫的袖口、前襟、肩部綴寬窄不等的各色花邊,呈漩渦紋,前襟提起,左邊插入腰帶里。彝族女子頭飾十分講究,抹額的左右兩束頭發梳向后,并抹平,用釘有梅花形白扣的帶子橫系發際部位,以寬2寸的白布帶卷成一圓盤,外用同樣寬的繡花帶繞上,然后套在頭上。發盤中逢橫向套一繡花飄帶,垂到背后。未婚姑娘的兩根飄帶由后腦繞向前額,交叉成人字形正對鼻梁上方,交結在發盤頂端。老年、中年男子頭飾綰青、白布帕,身著長衫,下著寬褲管的燈籠褲,俗稱“裙褲”。
出行指南:
1.當地有酒店可供食宿。旅游期間,威寧火腿、威寧蕎酥、威寧苦蕎系列、威寧小粑粑、威寧蕎涼粉等特色小吃不可錯過。
2.由貴陽出發,可在客車站坐至威寧的車,9點發車,345元/人。到威寧后再包車前往。
關鍵字: 威寧縣 彝族 杜鵑 貴州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