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旅游概況
成都旅游概況
成都市簡稱蓉。別稱錦城、芙蓉城。是四川的省會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是西南地區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西平原腹地,東界龍泉山脈,南臨云貴高原,西靠邛崍山,北依秦嶺山脈,土地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2005年末常住人口為12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31萬人成都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氣候特征。在亞熱帶季風氣候作用下,這里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氣候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多云霧,日照時間短;二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卻顯得悶熱;二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卻顯得悶熱;冬天平均氣溫雖在5℃以上,但陰天多,空氣潮,卻顯得很陰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兩個月,冬春兩季干旱少雨,極少冰雪。每年3至6月、9至11月是來成都旅游的最佳季節成都歷史悠久。
自戰國初期蜀王遷都于此,成都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被國務院列為我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316年,秦國大軍滅蜀后設置蜀郡,重筑成都城作為蜀郡首府。秦太守李冰在此建成了舉世聞名、萬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從人,不知饑謹”,從此被譽為“天府之國”。漢代,成都經濟繁榮,織錦業尤為發達,是西漢時期的著名五都會之一,朝廷在此設置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錦官城”,后世也因此稱成都為“錦城”。唐代,成都的手工業和商業進一步發展,與長安、揚州、敦煌并列為全國四大名郡。五代時,后蜀皇帝孟昶命百姓遍植芙蓉,花開時節,滿城生輝,故成都又被稱為“蓉城”。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早在商周時期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西漢時期,蜀郡守文翁在成都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官辦學堂--石室學堂。當時第一流的辭賦家司馬相如,大文學家揚雄,道學家嚴君平等都出自成都。此后成都還出現過唐代著名音樂專著《樂府雜錄》的作者段安節,五代著名詞人孫光憲、畫家黃筌,北宋史學家范鎮、范祖禹,明代第一流學者楊升庵,以及現代作家巴金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唐宋期間是成都文化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元稹、蘇軾、陸游、范成大等都曾流寓此地,為成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跡。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陸路和空中交通樞紐,交通四通八達,極為便利。
以成都火車站為起點的成渝、寶成、成昆、成達等多條鐵路線分別通往重慶、貴州、云南、甘肅、陜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川藏、川滇、川陜、川青、成渝等公路干線通往西南、西北各省;省內公路發達,有多條干線或高速公路通往省內主要城市,聯結各鄉縣公路,形成了成都平原上的密集交通網。成都也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雙流國際機場是全國大型機場之一,16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飛往國內外60多個大中城市,游客吞吐量居全國前列。成都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最早開放的24個旅游城市之一。
歷代留下來的名勝古跡很多,并且有鮮明的成都特色。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永陵(王建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的有北周文王碑、文殊院、青羊宮、孟知祥墓等;還有世界唯一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該基地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環保“500佳”之一天下山水之觀在蜀”,巴山蜀水,絢麗多姿,自古為文人學士所景仰。且盆地四周山脈構造各異,景觀獨特。盆地東緣山脈---巫山山脈,現屬重慶市地域,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自西向東橫切巫山,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壯麗多姿,被稱為中國的山水畫廊成都的許多名菜、小吃歷史悠久,別具特色。川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歷史悠久著稱。
成都為川菜正宗。川菜可以用選料嚴、刀工精、調料鮮、烹制巧、造型美來概括。成都川菜又以高級筵席、聚餐宴會、大眾便餐、家常風味、民間小吃形成自己的風格體系,講究色、香、味、形,注重味多、味廣、味道變化多樣,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贊譽,有麻辣味、紅油味、椒麻味、魚香味、豆瓣味、醬辣味、怪味等。烹調方法多樣,而且每樣都有自己獨特的工藝要求。現川菜品種已達4000多種,其中名菜達300多種。成都特產有蜀錦、蜀繡、漆器、瓷胎竹編、竹制品等。茶文化源于中國,盛于成都,成都茶館之多,至今仍稱世界第一成都科教水平發達。2000年,在蓉普通高校為20所,在校生人數達到14.1萬人,成人高校在校生達到14.4萬人,成人中專在校生達到4.5萬人。2005年,全市中小學校有1097所,在校學生141.8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6%。一批骨干示范學校已經形成,辦學實力不斷增強。2005年成都科技開發及科技成果實現產值231.4億元。全年共申請專利7241件,其中發明1630件,實用新型2090件;專利授權3079件成都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迅速。
2005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45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639個;各類衛生機構病床床位4.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4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7萬人;全年總診療4375萬人次。全年無償獻血13.5萬人次成都文體事業健康繁榮。2005年末全市有博物館13個,文化館16個,公共圖書館20個,館藏圖書382萬冊。全市擁有廣播電臺2座;電視臺2座。2005年,成都籍運動員共獲得國際和全國性比賽獎牌110枚,其中在國際比賽中獲金牌1枚,銀牌5枚,銅牌3枚成都是中國西南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貨幣回籠區域。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商業購進總額、農副產業采購額、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銀行存款和購買力都位列中國各大城市前茅。中國人民銀行八大分行之一成都分行設在成都,業務覆蓋整個西南地區近年來,成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27億元,歷時5載,相繼獲得聯合國三項大獎—“世界人居獎”、“地方首創獎”和“最佳示范獎”,國際組織兩項大獎—“優秀水岸獎最高獎”“環境地域設計獎”等多種獎項;正在建設的“五路一橋”工程即三環路、老成(都)渝(重慶)路、成(都)龍(泉驛)路、成(都)洛(帶)路、人民南路南延線及火車南站立交橋,為城市的繼續發展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即將開工的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融防洪、發電、旅游等功能為一體,被國務院列為西部大開發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成都是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它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日益緊密結合的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優越的自然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強勁的科技實力、廣闊的市場前景、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等,為投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進入新世紀,成都將抓住“西部大開發”這一歷史機遇,積極融入到“泛珠三角經濟圈”,加快發展步伐,使成都成為西部的亮點,國內外關注的熱點;使成都成為粵港澳沿海發達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進入西部地區的重要樞紐。
成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雨量豐富,四季分明,氣候潮濕,多云霧、少日照,是一個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城市。成都年平均溫度16oc,夏季最高溫一般不超過35oc,但卻悶熱;冬季平均氣溫約為5oc,極少有冰雪,但由于陰天多,空氣潮,卻顯得很陰冷。
成都市旅游投訴電話:028-96927
四川省旅游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天府廣場面積為88368平方米的天府廣場位于成都市區中心。綠草茵茵,鮮花艷艷,在大廈林立的都市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廣場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輕而又古老,因為在廣場修建之前它已存在數百年,只是那時掩映于陋巷之中,直到1997年,這一伊斯蘭教堂才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廣場北面的四川美術館常常展出一些藝術精品。 而正北的省展覽館內一年四季輪換展出我國實業界的一系列新產品。廣場東面的錦城藝術宮曾經是西南最大的藝術殿堂。而緊鄰的人民商場是全國著名的商場之一。
旅游者在商場購物,可讓對購物不感興趣的小孩到游樂區玩耍,或將小朋友托會給商場有關部門照看。附近的天座商城是一座地下商城。從鹽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帶產交橋附近,是全國著名的地下商城。它南端的出口是染房街小百貨批發貿易區。貿易區向西延伸至人民南路,緊鄰的就是成都百貨大樓,正好是天府廣場的南面。 天府廣場穿梭著南北東西行駛的公交車,無論是去人民公園、文殊園、武侯祠、百花潭、青羊宮、望江公園、猛追灣游覽,還是去春熙路、城隍廟、荷花池、五塊石購物或視察商情,交通都十分方便。
關鍵字: 歷史文化 天府廣場 成都市 西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