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內溪流環繞,亭臺池閣掩映在花木叢中,是一處極具文化氣息的園林。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鞏縣,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后世亦稱“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時代,經歷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亂,他的許多詩篇,真實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種種社會現象,被譽為“詩史。杜甫的詩對中國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后世尊他為“詩圣。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歷時近四年,在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詩文達240篇,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居草堂時作出的。
從北宋開始,后人在詩人的故居建園立祠,并多次修葺,現在的建筑規模是在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的兩次較大規模的修建中確立的,現存主要建筑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等。
步入草堂的正門,兩株大榕樹聳立在古石橋旁,大樹枝繁葉茂,濃郁遮天。跨越石橋,穿過梅林就來到了“大廨,大廨后是“詩史堂,堂中陳列杜甫塑像,壁柱間懸掛著歷代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還有名人題寫的對聯。穿堂后過小橋,就來到了“工部祠。
關鍵字: 歷史文化 展覽室 杜甫草堂 浣花溪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