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南橋
傳說,成都平原的秋季是多雨的。在綿綿密密的細雨中,換了三趟車,終于在茶店子客運中心登上了開往都江堰的大巴。想象中的都江堰是一座了不起的大壩,以為這趟車可以把我拉到大壩附近,卻發現它還是鉆進了長途客運站,都江堰市的客運中心。
一下車,一座熟悉的黃顏色建筑便映入眼簾,這不是七天連鎖酒店嗎?心中竊喜,若是玩得忘形,晚上趕不上末班車,至少有個安全舒適的地方落腳了。
李冰父子的雕像就矗立在斜對面的路邊。向當地人一打聽,原來都江堰景區離這里還有些距離,需要坐4路公交車。這里的公交車車身上都蒙著一層厚厚的土,遠沒有成都的公交那樣光鮮。車站全被修成了那種古香古色的亭子狀,這倒與其“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十分吻合。
到達景區門口,已是近午十分。景區的大門并沒有想象中宏偉,一串串的大紅燈籠懸掛于門口周圍。被制成橡棋子形狀的巨型石墩散落于廣場之上。廣場的盡頭,一座造型雅致的風雨橋橫臥于江上。
此橋名曰南橋,遠觀其外表,應該屬于明清時代的建筑風格。但橋體非常新,很像是近年來修繕的。廊下雕梁畫棟,廊上飛檐斗拱,都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情。
也許是橋體太新了,最初并沒有意識到此橋的歷史價值,只是對它的藝術價值贊嘆不已。后來才得知,此橋也是經歷過歲月的洗禮,被列入文物保護范圍的。始建于什么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了,只知道現存的橋已經歷了n次改造與修復。
最近的一次修復便是在5.12地震之后。由于橋體受損,專家們發現南橋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于是都江堰市政府投資490萬,對南橋實施了保護性拆除與重建。正是這次重建,使南橋成了一座既然漂亮又安全的廊橋。五個月后,南橋終于以嶄新的面貌重現于世人面前。
走過南橋,仿佛進入時空隧道,悠閑地行走于遠古的年代。既可以舉頭仰望精美的雕花,也可以低頭凝視滾滾的江水。既可以在炎炎的夏日躲在下面吹絲絲涼風,又可以在綿綿的雨季在廊下聽雨滴融入江水時那一聲嘆息……
江那邊的岸上,一家家餐館與茶座一字排開,供應茶水與新鮮的江鮮水產,還有掛著露珠的野菜,和剛剛冒尖的嫩筍。看得直發餓,真想坐下來好好大吃一頓。看看時間已不早了。為了后面的行程順利進行,還是來一碗涼面快餐,以三口并做兩口的速度解決,繼續趕路吧!
關鍵字: 歷史文化 文物保護 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