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寺
“赤多康是甘丹寺最早修建的佛堂之一,也是宗喀巴和歷任法臺的臥室,1720年索朗多吉進行了擴建,到18世紀七世達賴格桑嘉措時期加蓋了金頂。由于殿內保存有宗喀巴和歷任法臺的衣物,所以又叫存衣殿。是宗喀巴大師當年生活之地,也是他圓寂之處。
甘丹寺全寺分夏孜、絳孜兩個扎倉(經學院)夏孜扎倉是宗喀巴弟子德布仁布切主持修建的,經常用88根大柱建成,面積近1000平方米;絳孜扎倉是由索朗白桑主持修建的,經堂用84根大柱建成,面積930平方米。兩個扎倉分別可容1500個喇嘛同時念經。扎倉下高康村,甘丹寺共有23個康村,每個康要都有一個小經堂,大多為二層樓的建筑,面積都在400平方米以上,一般可容200名喇嘛同時念經。有的康村下面再設米村,米村是寺廟最基層的管理機構,甘丹寺共有20個米村。此外,還有修建甘丹寺的主要施主達孜宗本在甘丹寺修建的高達9層的宮宇以及千計的(據說宗喀巴3歲學文,7歲出家,取法名洛桑扎巴,系青海宗喀地方(西寧塔爾寺附近)人,成名之后,被眾尊稱為宗喀巴。他16歲(1372年)啟程到西藏深究佛法,先后在許多寺院從名師學習顯密教法;25歲獲得格西學位;29歲開始講經授徒;40歲以后著書立說,逐漸形成了他的思想體系。
宗喀巴在15世紀初葉所推行的“宗教改革運動,除去了以前西藏佛教的一些積弊,而以淵源于阿底峽、創建于仲敦巴、盛行于博多娃的噶當派(也稱教戒派)教義為宗旨,所以格魯派也叫新噶當派。又因為這一教派的僧人都帶黃色僧帽,故又稱黃教。1409年初,宗喀在拉薩大昭寺前成功地創辦了墨浪欽摩大法會,標志著看他在宗教教理方面已經得到全藏僧谷大眾的崇奉;甘丹寺的修建,則標起著格魯教派有了根本道場,黃教已經在“宗教改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后來黃教終于發展成為藏傳佛教最大的教派。)喇嘛僧舍和9個辯經場所。
關鍵字: 塔爾寺 格魯派 甘丹寺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