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寺
接下來介紹的是仁欽桑布,他是藏傳佛教后弘期初著名的大譯師,生于古格的寧旺特那地方,13歲從耶歇桑出家,17歲時被古格王室派往克什米爾、印度等留學,前后出國3次,歷時十余年。相傳,他曾先后跟75位班智達學法,回來邀請了許多印度僧人到古格,并與他們合作譯經。他所譯過的顯教經典有17部經、33部論,密教有但特羅108部,其中包括《密集》、《龍樹和佛智二釋》、《攝真實經》、《慶喜藏釋》等重要的密籍。藏傳佛教史記載;仁欽桑布把密宗提高到與佛家理論相結合的高度,因而稱他 及以后其他譯師所譯的密籍為“新密教,而稱此前包括吐蕃時期所譯密籍為“舊密咒。
古拙的托林寺坐落在象泉河南岸的陡崖式高臺上一片始如泥荒的高地。歷史上,托林寺的建造和對佛法的弘揚,像燎原的星火,向阿里和吐蕃廣大地區傳播。托林寺海拔3600米,和拉薩差不多高。氣溫適宜的象泉河谷是經營農業的理想之地,此等自然條件在阿里只有普蘭可以媲美。托林寺原規模較大,有3座大殿、10座中小殿,雖后來寺院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在廢墟的一側還保留有完好的幾個院落和三座殿堂及一座佛塔。
我們先參觀的是朗巴朗則拉康,意譯為遍知如來殿,是一座壇城式建筑。年代最早,造型典雅、結構奇特。雖然殿堂頂部已全部不存,塑像、壁畫也毀壞殆盡,但保留下來的墻垣和四角塔仍可看出原有的早期建筑結構和風格。中間的正方殿象征須彌山,四周的小殿象征四大部洲,東南西北的佛塔代表四大天王,整個結構與西藏腹地著名的桑耶寺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托林寺的建筑小巧密集,加之地處土林峽谷之中,又別有一番壯麗。
關鍵字: 托林寺 桑耶寺 色拉寺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