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噶皮央石窟
吐蕃王國末期,吐蕃最末一代國王朗達瑪的后裔逃往阿里,在阿里建立起割據的小王朝,其中一個小王朝古格王朝的都城,便建在今天札達縣境內的札不讓。至今遺址中還保存著數百孔洞窟和繪制有精美壁畫的佛寺、石窟遺跡,在城內的庫房內存放著火藥、鎧甲、頭盔以及各種鐵制兵器。據藏文史籍《西藏王臣記》記載,古格王國先后傳承共十六代國王,最后在公元17世紀由于西方傳教士潛入古格傳教,導致信奉天主教的古格國王與堅持以佛教為國教的大臣之間發生嚴重的沖突,鄰國拉達克王國乘古格國內混亂之機,出兵圍困其都城扎不讓,將其滅亡。
象雄與古格,兩個一度各領風流的西部古國,從此消逝在歷史的煙云之中,令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民族學家們在浩翰的史海中苦苦搜尋,力圖用科學的證據來復原其歷史的舊貌。
關于古格王國,雖然各國的歷史學家與考古學家曾作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但也有許多問題時至今日仍然藏在云山霧海之中未能得解。其中,一個最令考古學家感興趣的問題在于:當年這個王國最強盛時,一度號稱達到十萬之眾,但今天現存的古格王國都城遺址扎不讓所有能住人的洞窟加起來,也只能容納兩千人左右,這不能不讓學者們推測,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一定還有無數個像扎不讓這樣的古城堡隱藏在大漠荒原深處,被歷史的風塵所掩蓋。于是,一支又一支考察隊踏上了阿里高原,去探索神秘古國深藏于荒原大漠之中那些未知的世界。筆者所在的這支調查小隊,由西藏文管會和四川大學藏漢兩族考古學者組成,先后數次深入到阿里高原,終于取得了重大的考古新發現。
關鍵字: 古格王國 札達縣 象泉河 阿里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