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丈量易貢藏布穿越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路線:
拉薩——那曲——嘉黎縣——忠玉鄉——亞聾村八蓋鄉——塔魯村——貢德村——易貢茶場——通麥天險——拉薩
奔騰咆哮的易貢藏布
易貢藏布,發源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嘉黎縣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主體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波密縣境內,處于雅魯藏布大拐彎的頂端,自源頭及沿江兩岸分布著眾多的冰川及雪山,高山聳立、河谷深切是其主要的地貌特征。從分水嶺到河谷底部氣候垂直分帶明顯,即從終年積雪的高山寒帶向下,依次為高山亞寒帶、山地溫帶、亞熱溫帶、亞熱帶等氣候帶。
這是一條在峽谷中穿行的徒步路線。易貢藏布用它海拔六七千米以上的源頭,借著強大的勢能,桀驁不馴地在地殼上劃出一條深深的傷疤,形成地球上最為崎嶇陡峭的地貌,也造就了沿途風景的多變與行程的驚險。它現在的面貌是幾年前才締造的,能真正深入其中做一次親密接觸的人還很少。
從十一世班禪大師額爾德尼·確吉杰布的故鄉嘉黎縣出發,沿著一條800米—1000米深的峽谷,歷盡驚險,才能到達具有“世外桃源”美譽之稱的忠玉鄉。忠玉鄉地處藏東峽谷之中,整個盆地呈葫蘆狀,四周雪峰如刀砍斧鑿,終年白雪皚皚,飛鷹難越,而在雪線之下,寒、溫、熱帶植物呈立體分布,層次分明。盆地之中,梯田層疊。
從忠玉鄉的盆地出發,沿著易貢藏布沖刷出來的巨大疤痕,在隨時可見的野生動物陪伴下,來到波密縣的八蓋鄉,也就到了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以罕見的巨型高速滑坡地質災害遺跡為主體,有著國內最大的海洋性冰川,是一個融雪山群、堰塞湖、冰湖、峽谷、瀑布、泥石流溝、角峰、鐵山、溫泉等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
主要地質遺跡有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區、易貢巨型滑坡區、易貢堰塞湖區、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與反向河區、茶場與鐵山旅游區、冰川地質遺跡區、現代冰川區、峽谷地貌區與次生崩塌滑坡區。
本地區為深切高山峽谷地貌,造成了明顯的氣候垂直變化。從終年積雪的高山寒帶向下,為高山亞寒帶、山地溫帶、亞熱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等不同的垂直氣候分帶。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分為發生區與堆積區,崩塌體的體積達3000萬立方米,崩塌的最大落差達2580米,滑坡的最大垂直運距640米,最大水平位移為6700-7000米,堆積體方量達到3億立方米,主要包括高速滑擦痕、高速滑坡特有的噴水冒砂坑、土丘群;以及易貢堰塞湖區遺跡、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與易貢——魯朗走滑斷裂構造遺跡、易貢堰塞湖決口遺跡、易貢堰塞湖潰決形成的次生崩塌、滑坡遺跡;古冰川活動遺跡及相應的地質生態環境等。
這條路上的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嘉黎縣是曾經的茶馬古道南線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沖,也是中印通商的重要口岸。而易貢湖畔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重要基地,至今還保留著具有紀念意義的“將軍樓”。
易貢,藏語中是“美麗的地方”的意思,由于地處大峽谷的水汽通道上,盆地的環境又特別優越,所以這里呈現出一派亞熱帶風光。如果不是易貢藏布兩邊成片倒下的樹木,以及泥石流沖刷翻滾出來的各種石頭,走到這里,人們就會忘記這里曾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地質災害。
著名的易貢茶場就在易貢湖的附近。茶場內有兩座紅色的樓房,邊上還有一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將軍樓”,那是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同志率軍進藏經過易貢時修建的臨時住所。
貼士:
1、由于到嘉黎縣只有一趟班車,所以經常客滿,去遲了就坐不上車。故建議在前一天就在客運站買好車票,早上8點就去客運站候車。在班車上盡量嘗試與車上的人交流,告訴他們你要去忠玉鄉,看誰知道近期去忠玉鄉的車。我們去忠玉鄉的貨車也是這樣找到的。
2、去忠玉鄉的公路極爛,年年修年年斷,只有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才通車,而且進去的主要是貨車,吉普車比較少。一路不時有石頭從山上掉下來,也時常從半懸空的巨石上過,還是十分危險的,最好給腦袋做好防護。到了忠玉鄉,鄉中有小賣部,可以補給。鄉政府的人比較熱情,可以向他們提出借宿的要求。
3、去忠玉鄉的車比較少,所以到了嘉黎縣,就要多打聽,有時,等個三五天也找不到車。到忠玉鄉也有一條徒步路線,在公路不通的時候,鄉里人從這路線出來,采購生活必需品,不過至少要走3天。搭便車的時候,切記要求司機把背包綁結實。
4、忠玉鄉到八蓋鄉的路況不是太差,比較好走,不過這段行程是徒步路程中最長的。八蓋鄉在藏語中是“懸崖上的階梯”的意思,是波密兩個不通公路的鄉之一,被稱為“波密的墨脫”,村中有電,有小賣部。
關鍵字: 地質公園 旅游攻略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