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臧之行漫記——凈土上的經幡
行走在西藏這片凈土上,見到的最多是經幡。房屋上、樹梢旁、大路口、神山上,比比皆是,隨處可見。經幡,拋開它的形成與歷史不談,其實就是用一些質地稀疏的白布制成的。分別染成紅、白、黃、綠黃五種顏色,再印上經文或者神象圖案,也有的什么也不印。據資深的臧人說,紅色代表溫暖的火焰,白色代表潔白的祥云,黃色代表給人們的食物的大地,綠色代表生命的水源,藍色代表廣闊的天空。經幡與藍天白云齊飛共舞,鑄就了高原上最為美麗壯觀的景色。
掛上經幡的同時,也把他們對遠行人的平安祝福,盼兒女健康成長,大地風調雨順,國家興旺發達等一切消災祈福的愿望一齊掛在風中。任其在風中翻飛飄蕩。看著這經幡,我感到我已經融入了這片凈土。落鄉隨俗,在途徑5100米高米拉山埡口的時候,我也買了一幅經幡,賣經幡的人問我上面寫什么,我說都包括了,也就什么都不用寫了,就這樣掛上吧。其實真正經幡這會兒已不在我眼前,而在我心里,帶著一股奔跑和飛翔的力量不停地飄蕩著,這是一種靈魂的販依。
眼前的經幡飄蕩,幻覺告訴我那是神的旨意在散發,此刻心中對于神的理解和想象,也就在這云下風中完成了。飄蕩的經幡,借助風的力量,見證著、也護佑著我艱難曲折、但是又知足常樂的人生旅途,告誡著我時常保持一顆平常人的心態。飄蕩的經幡,它能把我心中的愿望和祝福托給天邊的云,托給草原的風,在白云飄去路過經幡時,在風兒吹過經幡時,它們也一定把我的思緒一并帶走,我閉目祈求……
關鍵字: 米拉山 經幡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