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世界的巔峰——珠峰北坡ABC徒步
走在世界的巔峰——珠峰北坡abc徒步
這條被國外戶外網站稱為advanced base camp everest trek的徒步路線是公認的the highest trek in the world。
一般來說,從bc到abc,中間有三個營地,分別是camp1、intermediate camp、camp2。根據宿營地選擇上的細微差別,這三個營地海拔分別為5500、5800、6000左右。abc因為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從6300-6500都可以且適合扎營,所以具體有區別。一般來說,國外登山隊的前進營地則通常在6400,據說是因為6400米是牦牛可以上的最高點,到此處牦牛要下東西,就不太可能再上了。而中國登山隊的前進營地卻通常在6500,可見牦牛其實是能到6500的。但6500的前進營地是因為中國隊有“主場優勢”,所以也只有中國隊可以把abc設在6500。而6300處,則是因為中科院通常會把營地設在此處,所以有媒體(如西藏人文地理)會把這里叫中科院前進營地。綜上所述,根據《西藏人文地理》的解釋,6300為中科院前進營地、6400米國際前際營地、6500為前進營地。
對于徒步者而言,從bc到abc通常有如下幾種安排:
第一種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c.1
d2 trek from c.1 to intermediate camp
d3 rest in intermediate camp
d4 trek from intermediate camp to c.2
d5 trek from c.2 to abc and return to c.2
d6 return to everest bc
這是一般老外的普遍安排,在我自己上山的路上碰到的好幾撥老外均是走這個路線。這樣走的好處是上山慢,宿營地全部在6000以下,且因為在中間營地留有休息的時間,所以能夠有效克服高反。缺點是這個安排并沒有在abc宿營,而abc前進營地是相當美麗的。
第二種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c.1
d2 trek from c.1 to c.2
d3 trek from c.2 to abc
d4 rest in abc
d5 return to everest bc
這種安排是我當初所作的安排,也是沒有什么高反現象且體力尚可的人可以實行的。這種安排的好處是在abc有大量時間,與我一同上山的三位波蘭徒步者就是希望用這些時間挑戰一下自己,看能不能上到過7000的北坳營地。但事實上實際的情況是我們省略了在abc休息的那天,直接下山了,所以只花了四天的時間在山上。我個人覺得這個安排體力強度一般,不算大,畢竟路是確定的,從bc到abc只有22km。雖然全程在高海拔,但只要沒有高反,真的并不難。
第三種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intermediate camp
d2 trek from intermediate camp to abc
d3 rest in abc
d4 return to everest bc
據說一般比較職業或有相當經驗和體能的人會如此安排。強度比第二種安排會比較大一點,但我覺得也并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目前我計劃明年重上珠峰,打算用這種安排,侍機看看能不能到北坳營地,使自己上到7000這個新的高點! 以上所說都是常規的安排,事實上也有相當多的牛男牛女根本不用這樣慢慢挨。
我所知的便有2005年夏天的一群牛人,這群牛人當中有5個順利上山,且其中至少有4個神人:一山東籍女孩一天時間從大本營出發到達6300的中科院營地;一海南籍男子身著皮鞋無任何裝備從大本營出發到c.2營地且當天返回;一四川籍與另一不明籍(似乎是深圳)青年男子兩人分別都一天時間從大本營出發至6300的中科院營地且當天返回(從珠峰下山后,此二人后在岡仁波齊轉山都是一天完成)。
說這些并不是鼓勵大家爭快趕時間,只是想說,珠峰真的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般困難。它就在那里,只要你想去,你真的想去,你一定要去,你無論如何都要去,那么,你肯定可以!
到達大本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這里要說的是,如果想要上山,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時間。假如像我一樣,只身上山的話,包車可能會成為一大問題。去年我是在白壩租摩托上山的,本來打算在大本營適應性休整一天再上山,但因為機緣巧合,第二天一早就得到了上山的機會。在山上的時間本來是打算4天,最后是3天。下山后在大本營呆了一天,等還在山上的向導和波蘭同伴,這天去了扎絨布寺。然后再租摩托車下山。時間上面不可控因素多,因為大家估計都沒有海拔5200-6500的徒步經驗,誰也不知會不會有高反或其它問題。所以,時間充足的話,應該留夠時間來作這個準備。
進山費用
從去年開始,大本營納入珠峰管理委員會管理,各項價格比前年均直線上升。我在那里的時候的情況是,進山費中國人400元/人,外國人200美元/人。我去的時候是國慶節過了,正好是登山季的尾季,大批的登山者都在下撤的時候。我的向導小多吉幫我去談得價是200元/人。事后得知,在每年的兩個登山季尾季管理稍松,價格可以有談的可能(正好在登山季的4月及9月則不只是不能講價的,還很有可能不讓上山或者繳納更為昂貴的費用。所以最好的季節是五月底六月初或者國慶節過后的那一周)。事實上,后來碰到的流氓兔gg他們一行三人因為找到了熟人,甚至都沒有交進山費就讓上山了,但管理處只允許他們上山兩天必須下來。而我交費后沒有時間限制。
珠峰管理處在郵局對面的帳篷,那個帳篷與周圍的帳篷相比,位置略靠后半間,門口有招牌。如果不能找到隨便找大本營的人問一下就能夠找到管理處。
向導及背夫
大本營每一個帳篷旅館里的男人幾乎都可以充當向導或背夫,區別在于上山次數的多少。而且由于現在北坡徒步的中國人極少,所以他們也是一直為登山隊和外國人服務,大都會英語。去年我打聽的價格是[b][color=red]向導100元/天,背夫150元/天[/color][/b]。除此外還可以租牦牛,價格忘記了。牦牛是每兩頭配一個牦牛工,也需要付錢。牦牛駝的東西有限,而且還需要駝草料上去(不然牦牛自己沒得吃)。所以一般如果人數少,只找背夫就好了。但要注意,畢竟是高海拔,讓背夫背的東西的重量也不要過重,不然萬一在上面有什么問題,對誰都不好。向導與背夫會自帶帳篷睡袋與自己的食物。
走在世界的巔峰——珠峰北坡abc徒步
這條被國外戶外網站稱為advanced base camp everest trek的徒步路線是公認的the highest trek in the world。
一般來說,從bc到abc,中間有三個營地,分別是camp1、intermediate camp、camp2。根據宿營地選擇上的細微差別,這三個營地海拔分別為5500、5800、6000左右。abc因為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從6300-6500都可以且適合扎營,所以具體有區別。一般來說,國外登山隊的前進營地則通常在6400,據說是因為6400米是牦牛可以上的最高點,到此處牦牛要下東西,就不太可能再上了。而中國登山隊的前進營地卻通常在6500,可見牦牛其實是能到6500的。但6500的前進營地是因為中國隊有“主場優勢”,所以也只有中國隊可以把abc設在6500。而6300處,則是因為中科院通常會把營地設在此處,所以有媒體(如西藏人文地理)會把這里叫中科院前進營地。綜上所述,根據《西藏人文地理》的解釋,6300為中科院前進營地、6400米國際前際營地、6500為前進營地。
對于徒步者而言,從bc到abc通常有如下幾種安排:
第一種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c.1
d2 trek from c.1 to intermediate camp
d3 rest in intermediate camp
d4 trek from intermediate camp to c.2
d5 trek from c.2 to abc and return to c.2
d6 return to everest bc
這是一般老外的普遍安排,在我自己上山的路上碰到的好幾撥老外均是走這個路線。這樣走的好處是上山慢,宿營地全部在6000以下,且因為在中間營地留有休息的時間,所以能夠有效克服高反。缺點是這個安排并沒有在abc宿營,而abc前進營地是相當美麗的。
第二種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c.1
d2 trek from c.1 to c.2
d3 trek from c.2 to abc
d4 rest in abc
d5 return to everest bc
這種安排是我當初所作的安排,也是沒有什么高反現象且體力尚可的人可以實行的。這種安排的好處是在abc有大量時間,與我一同上山的三位波蘭徒步者就是希望用這些時間挑戰一下自己,看能不能上到過7000的北坳營地。但事實上實際的情況是我們省略了在abc休息的那天,直接下山了,所以只花了四天的時間在山上。我個人覺得這個安排體力強度一般,不算大,畢竟路是確定的,從bc到abc只有22km。雖然全程在高海拔,但只要沒有高反,真的并不難。
第三種安排:
d1 trek from everest bc to intermediate camp
d2 trek from intermediate camp to abc
d3 rest in abc
d4 return to everest bc
據說一般比較職業或有相當經驗和體能的人會如此安排。強度比第二種安排會比較大一點,但我覺得也并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目前我計劃明年重上珠峰,打算用這種安排,侍機看看能不能到北坳營地,使自己上到7000這個新的高點! 以上所說都是常規的安排,事實上也有相當多的牛男牛女根本不用這樣慢慢挨。
我所知的便有2005年夏天的一群牛人,這群牛人當中有5個順利上山,且其中至少有4個神人:一山東籍女孩一天時間從大本營出發到達6300的中科院營地;一海南籍男子身著皮鞋無任何裝備從大本營出發到c.2營地且當天返回;一四川籍與另一不明籍(似乎是深圳)青年男子兩人分別都一天時間從大本營出發至6300的中科院營地且當天返回(從珠峰下山后,此二人后在岡仁波齊轉山都是一天完成)。
說這些并不是鼓勵大家爭快趕時間,只是想說,珠峰真的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般困難。它就在那里,只要你想去,你真的想去,你一定要去,你無論如何都要去,那么,你肯定可以!
到達大本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這里要說的是,如果想要上山,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時間。假如像我一樣,只身上山的話,包車可能會成為一大問題。去年我是在白壩租摩托上山的,本來打算在大本營適應性休整一天再上山,但因為機緣巧合,第二天一早就得到了上山的機會。在山上的時間本來是打算4天,最后是3天。下山后在大本營呆了一天,等還在山上的向導和波蘭同伴,這天去了扎絨布寺。然后再租摩托車下山。時間上面不可控因素多,因為大家估計都沒有海拔5200-6500的徒步經驗,誰也不知會不會有高反或其它問題。所以,時間充足的話,應該留夠時間來作這個準備。
進山費用
從去年開始,大本營納入珠峰管理委員會管理,各項價格比前年均直線上升。我在那里的時候的情況是,進山費中國人400元/人,外國人200美元/人。我去的時候是國慶節過了,正好是登山季的尾季,大批的登山者都在下撤的時候。我的向導小多吉幫我去談得價是200元/人。事后得知,在每年的兩個登山季尾季管理稍松,價格可以有談的可能(正好在登山季的4月及9月則不只是不能講價的,還很有可能不讓上山或者繳納更為昂貴的費用。所以最好的季節是五月底六月初或者國慶節過后的那一周)。事實上,后來碰到的流氓兔gg他們一行三人因為找到了熟人,甚至都沒有交進山費就讓上山了,但管理處只允許他們上山兩天必須下來。而我交費后沒有時間限制。
珠峰管理處在郵局對面的帳篷,那個帳篷與周圍的帳篷相比,位置略靠后半間,門口有招牌。如果不能找到隨便找大本營的人問一下就能夠找到管理處。
向導及背夫
大本營每一個帳篷旅館里的男人幾乎都可以充當向導或背夫,區別在于上山次數的多少。而且由于現在北坡徒步的中國人極少,所以他們也是一直為登山隊和外國人服務,大都會英語。去年我打聽的價格是[b][color=red]向導100元/天,背夫150元/天[/color][/b]。除此外還可以租牦牛,價格忘記了。牦牛是每兩頭配一個牦牛工,也需要付錢。牦牛駝的東西有限,而且還需要駝草料上去(不然牦牛自己沒得吃)。所以一般如果人數少,只找背夫就好了。但要注意,畢竟是高海拔,讓背夫背的東西的重量也不要過重,不然萬一在上面有什么問題,對誰都不好。向導與背夫會自帶帳篷睡袋與自己的食物。
另外,老外幾乎全部都會給小費,而且出手不少。去年我們一起的波蘭同伴就給了我們的向導100美金,背夫每個50美金。所以,考慮到大家絕大多數可能一輩子只來一次,只要開心,不妨給他們一些小費。我個人覺得他們真的不容易。雖然賺錢是真(他們在當地扎西宗是屬于非常富的),但真的有時候是拿生命和健康在拼。我們的向導小多吉每年就能夠賺很多錢,但真的很艱難。而且他已經有兩個指頭因為手套不夠保暖被凍壞了,已經壞死沒有知覺。他自己講現在就是在拼青春飯,因為上了年紀了,身體不好了,根本不太可能繼續做珠峰的生意了。何況現在珠峰的生意實際只有大半年有,這大半年里面也只有三個多月有人上山,據說每個月能上山兩次都很不錯了。
上山需要的裝備與其它物品 我自己上去的裝備很簡單,雪狼的沖鋒衣沖鋒褲,抓絨是很便宜的雜牌,鞋居然是nike的(不過是戶外gore-tex系列),眼鏡不是雪鏡是迪卡隆的兒童眼鏡(我個子小,一直是在迪卡隆買兒童用品:i),還有一根20塊的登山杖,睡袋只是個camp的小螞蟻,而帳篷根本沒有……最后與向導背夫他們擠在一個小小的雪狼雙人帳里混(能想象雙人帳里裝四個人是什么情形么),向導與背夫都對我極好極好,把他們自己帶上去的東西給我吃。因為東西不夠都讓我先吃,等我吃飽了他們才開始吃。每天到營地都煮酥油茶給我喝。小多吉把他的羽絨大睡袋借給我,自己用我的薄得可憐的小睡袋……下山后總結,我的裝備里鞋、手杖、眼鏡太差。鞋因為已經徒步過很多地方,已經快要不防滑(后來這鞋還陪我走了尼泊爾的annapurna大環);登山杖半路就壞了,多虧后來下山時候流氓兔gg借他的給我用;眼鏡還是需要專業的雪鏡,因為我的眼睛在山上真的被刺痛了,即使我白天從來不取下來。
從bc到abc路況算是比較好,不屬于登山范疇,應該就是徒步trek的級別,只需要徒步的裝備就好。而abc以上就是專業的登山了,需要登山裝備。上山所有的食物需要從大本營背上去。所以上面呆多少天需要事先有詳細計劃,以期準備食物。另外,每天中午都不會停下來吃東西的,幾乎我們都是在小包里帶上一天的食物和水,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在累了的時候補充。只有到了晚上到了營地才會開爐做飯。水的情況,我們是帶了一天的水上山,然后每天晚上在營地附近取雪水燒好第二天帶上喝。
下邊介紹我們的向導給大家: 小多吉,大本營“加州旅館”主人,多年來一直努力搭帳篷旅館,搞汽車貨運,作高山向導……只為了供兩個妹妹上大學。及至去年,已經有一個妹妹大學畢業分配在了林芝的旅游局,而他也說擔子輕了不少,只有一個妹妹需要他繼續努力了。曾經問過他為什么這么努力讓妹妹們上大學,答說西藏女人地位低,如果不上大學會比較可憐,一輩子過苦日子。他說等他小妹妹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他會找個漢族女人結婚,會攢點錢到內地來看看。《西藏人文地理》上曾有一長文花很大篇幅講到了小多吉和他的家庭,在我上山的這些日子里,小多吉對我極好,他和另外兩個背夫一起送給我一個藏名叫作格桑卓瑪。下山后,帶我去巴松他父母家和扎西宗他哥嫂家玩,還用摩托送我去老定日。
而且在大本營的時候,住他的帳篷里,他讓我與他一樣吃東西而且堅持不收我吃飯的錢(住宿費他沒法幫我省,因為每人40的住宿里面,有35元被珠峰管理處強制收走了)。 小多吉說大本營很多人都不喜歡漢人,說漢人遠遠不如老外有禮貌,覺得自己付過錢了就很了不起,對他們呼來喝去。我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人是這樣的,但總歸是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對他們。雖然是我們付過錢讓他們來服務的,但大家都是人,都有可能出差子的地方,何況彼此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背景相差這么多…… 小多吉的帳篷旅館叫“加州旅館”(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這家著名的大本營帳篷旅館吧),是一個老外幫他取的名字。如果大家想上山看冰塔林,可與小多吉聯系,和他說明是他在上海的姐姐介紹的,定會得到他的幫助。如果小多吉上山不在旅館里,旅館里的小姑娘瓊旦也會幫助大家。
想要去珠峰abc的人們,要是真的想去,那就去吧。只是,不要冒進,堤防高反,找到好的向導與背夫并與他們同甘共苦。再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因為珠峰的徒步線在c1過去不久就幾乎是在冰川上行進了,這使得每一年的路都會有不同。當然方向是相同的,但卻因為冰川自己的流動,每一年踏出的小路都可能在下一年已經融化或者坍塌而產生新的路途。而如上文中曾經提及的那個冰裂縫,也極有可能在以后的歲月中變窄或變寬。所以本文所提及的路況僅作參考。請一定注意研究你所走的路,注意聽從你的向導的指點。祝愿每一個有希望的人都能成功。
關鍵字: 大本營 牦牛 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