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
嘎仙洞,位于鄂旗首府阿里河西十公里處的嘎仙山。它本是天然的山洞,很早就存在,當地鄂倫春人都知道,并流傳著許多有關嘎仙的神話。在嘎仙山南側25米的陡坡懸崖上,赫然一個大洞,洞口張作菱形。
洞內宏偉寬闊,穹頂渾然天成,高20多米,有如大廳,南北長92米,東西寬27米,足可容納數千人。洞內幽暗深邃,神秘莫測,使人感到一種威嚴肅穆的恐怖氣氛。
這洞,就是ldquo;千古之迷的鮮卑石室。《魏書》有石室規模ldquo;南北90步,南西40步,高70尺的記載,但不知它在何處,找不到ldquo;石刻祝文的實證,確定不了石室之所在。而揭不開這一謎底,鮮卑史的難題無法解決,不知有多少代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為此付出多少艱辛和心血,卻終成憾事。
1980年7月30日,深有研究、頗有抱負和毅力的考古者米文平,在自己論證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經歷四探嘎仙洞,終于發現了刻于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確定了嘎仙洞就是鮮卑石室。石刻祝文的刻詞為豎行,通高70厘米,寬120厘米,共19行,12個整行,每行12至16字不等,余為半行,為抬頭別行與題名。漢字魏書,隸意濃重,古樸雄健,全文201字。這一考古成就,成為歷史性的貢獻,意義重大而深遠。
鄂倫春博物館始建于1991年,2001年進行擴建,占地包括廣場21000平方米,展廳由原來的一個展廳擴為五個展廳,建筑面職為3200平方米。5個展廳分別為:興安獵神、興安之韻、馬背天驕、成就展廳、綜合藝術廳,其中興安獵神展廳生動的反映了鄂倫春民族歷史發展、生產經濟、生活方式、風俗禮儀、宗教信仰等。
關鍵字: 博物館 歷史學家 歷史性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鄂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