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鼓舞:朝鮮族舞壇上的明珠
長鼓舞
朝鮮族長鼓舞的長鼓為筒形,鼓身木制,兩端粗,蒙以羊皮或驢皮,中間纖細。演奏時將鼓橫在胸前。舞者或用手或用鼓槌擊出不同節奏,隨拍而舞。兩個鼓面音色音階都不同,加上敲擊鼓幫,所以叮咚高低有致。男子舞蹈瀟灑活潑,女子舞蹈嫵媚幽美。瑤族長鼓舞所用鼓有大小之分,大的長約1米,口徑0.2米;小的長約0.8米,口徑0.1米;皆為筒形、細腰。表演時常用黃泥涂鼓面以調節音色音階,故也稱黃泥鼓舞。大長鼓通常為一人領舞,眾人隨舞;也有雙人舞,是一人領擊起舞,另一人相和,帶有一定的競技性。小長鼓通常是2~4人對打起舞,逢年過節,則許多人對打起舞,十分熱鬧。大長鼓舞動作較簡單,以晃鼓頭全身協動和起伏的步伐為主。而小長鼓舞則動作多變,按擊鼓時膝部屈伸程度分有低樁、中樁、高樁三種;按擊鼓動作和鼓點的復雜程度分有文打和武打。
朝鮮族民間舞蹈。主要流行于吉林延邊等地。多為女子表演。跳舞的人將長鼓系在身前,左手拍擊鼓面,右手拿細竹鼓鞭擊鼓面,邊擊邊舞,動作優美。舞姿婀娜。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7年6月8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門市長鼓舞藝術團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關鍵字: 歷史 明珠 朝鮮族 表演 長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