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大連
內心里一直把大連當作自己的第三故鄉,原因很簡單,因為走出大學校門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大連,而且一干就是三年。第一次看見大海也是在大連。那時還在北京上大學,在一個假期自己獨自一人跑到大連,一下火車,馬上被一股濃烈的大海氣息所包裹,感覺渾身上下立即被沾染上大海的味道。這個記憶非常深刻,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是剛剛發生的事。 這次應邀來到大連,回到闊別多年的城市,卻完全沒有回家的感覺。大連已經徹底脫離了我的記憶,似乎是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里的變化太大、太快,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模樣。 佤老安排我們住在黑石礁附近臨海的一家軍隊招待所,在房間里就可以直接看到大海。走出院子,就是新建的海濱棧道。清晨,當天空出現一抹玫瑰紅的時候,走上陽臺,在繁星點綴的夜空下,潮汐的節奏聲聲入耳。 太陽從遠山露出了一點光芒,把海上的礁石和波浪抹上了紅黃相間的色彩。一如多年前的景象,海灘上依舊走動多好多人影,他們都在忙碌地拾撿被浪潮沖上海岸的海帶。大連人吃海帶從來不用買,想吃了,到海邊撿幾把回家曬曬就ok了。 海邊有一座醒目的建筑,黃墻藍頂,很有歐洲風格,這就是大連自然博物館。里面展示了很多難得一見的海洋生物標本。聽佤老介紹,其中有的標本甚至是日俄時期保留下來的。 在靠近中山廣場,有一個巨大的球形建筑,似乎已經成為大連城市的標志。這里地處城市中心,車水馬龍,人潮涌動,附近的中山廣場上則一任矗立著幾座老式的殖民建筑。或許,在大連,這里正是新與舊、古與今、洋與中激烈交鋒的焦點地區。 大連依舊保留著古老的有軌電車,作為市民出行的工具之一。這種在中國已不能多見的交通工具,隨著越來越多的陳跡被人為地損毀,可能會越來越成為大連吸引游客的一張名片。 星海廣場又是大連的一個奇跡。這塊偌大的廣場,看起來比舉世聞名的天安門廣場都要大,雖然號稱是亞洲最大的海濱廣場,我卻認為那是大連人的謙虛,故意去強調海濱,而不敢超越天安門廣場。星海廣場西北高樓林立,東南洋樓成片,正北面及東北是展覽館,正南就是浩瀚無邊的中國黃海。 廣場中央聳立著號稱是中國最高大的華表,一條青銅鋪成的道路上留下了上千雙大連人的足跡。這樣一來,星海廣場就更顯得莊嚴大氣。 太陽即將落山,我們也要與大連揮手話別了。周水子機場云展云舒的天空,是我們對大連最后的凝望。
關鍵字: 北京 大學 大海 大連 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