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宮
指南宮位在政大后山約2公里的猴山岳上,海拔285公尺,是由政大往筆架山、政大山、猴山岳的必經之路。民間傳說男女朋友不宜共游指南宮,否則會遭呂洞賓嫉妒而分離,為指南宮增添了不少神話色彩。指南宮俗稱仙公廟,建于清光緒16年(1890年),主祀呂洞賓,是臺灣著名的道教勝地,廟宇建筑分正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及大成殿四部分。正殿即孚佑帝君大殿,是全廟最早建立的一座;往左經南天門牌樓可抵后方的凌霄寶殿,其建筑宏偉,雕繪精巧,氣象萬千;正殿右后方則為大雄寶殿,供奉泰國贈予的釋迦牟佛像,該殿為金黃色圓頂建物,四周嵌坐數座佛像,是指南宮最雄偉的建筑;至于大成殿則位在最后方,殿內供奉孔子、孟子、曾子及堯舜禹三宮大帝,殿宇莊嚴肅穆,周遭環境雅潔靜謐。規模宏大的指南宮幾乎涵蓋指南山整片山坡地,由山腳下,遠遠就可望見其巍峨金黃的屋頂,山上的廣播聲亦時有所聞,正殿前則小吃、攤販密集,可見其信徒眾多、香火鼎盛的程度。從廟門前遠眺,極目所望可及臺北盆地、淡水河和觀音山,居高臨下的靈秀之氣盡現。
關鍵字: 大雄寶殿 居高臨下 山腳下 氣象萬千 淡水河 觀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