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門町不可錯過的秘制燒鵝仔
在西門町,有一些美食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這些店鋪分散在幾條街上,一邊享受淘寶的樂趣,一邊又可以滿足口腹之欲,西門町可以說是一個讓人不能不愛的地方。第一家讓我們撞到的就是鴨肉扁,全臺灣沒有分店,只有這一家。
時間只有下午四點,并不是飯點,但店里的顧客一點也不少,大多是臺灣本地人。店里的小伙子們正在忙碌著。
店鋪的名字叫做“鴨肉扁”,可賣的卻是地地道道的土鵝,著實是“掛羊頭賣狗肉”,其實這里面是有故事的。原來老板當年開始創業的時候,只是一個路邊的小攤位,賣的是鴨肉,生意不好不壞。兩年后,老板嘗試著賣土鵝,沒想到大受歡迎。經營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
這里的鵝肉選用的臺灣土鵝,肉質細嫩。鵝肉已經事先用老湯煮制,上桌前只需用快刀斬成塊,然后再用熱熱的老湯來回淋上幾回,配上兩小碟秘制的紅、黑醬料就可以上桌了。
鵝肉本身并沒有過多的調味,而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鵝肉鮮美的原味。紅色和黑色的兩碟醬汁可以說是老板的秘籍,吃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喜好,用鵝肉沾上醬汁,放入口中,細嫩的肉質完全顛覆了鵝肉在我頭腦里留下的粗糙印象。而且鵝肉沒有過多的脂肪,不容易使人發胖,愛美的女生也可以大膽享用。
當地正宗的吃法,除了點上一盤鵝肉,還要配上一碗老湯米粉或面條。如果是一個人來,推薦點一碗米粉或面條,切一只鵝腿。
各地的米粉種類并不相同,這里的米粉比較勁道,不易碎。我還是比較喜歡面條。
在臺北的士林夜市,我沒有找到大家一致推崇的阿宗面線,不過在西門町,卻在找路的過程中被我一頭撞見。
沒有裝修堂皇的店鋪,一個柜臺,外面放了很多個小凳子,甚至連桌子也沒有,卻吸引了眾多的本地人和外地人,不惜排隊一兩個小時,然后心滿意足的端著碗,在街邊大快朵頤。這樣的小吃,對我充滿了魔力。
第一眼見到這鍋棕色的糊糊狀的面線,有點吃驚,因為在這之前我總以為會是類似面條或者米粉的東西。其實,我覺得應該叫做“面線糊”更為確切,好像廈門也有類似的小吃。
面線已經做好,放在一個加熱的大鍋里,吃的時候撒上幾種簡單的調味料即可。一碗小小的面線如此火爆總是有道理的,所以我迫不急待的要上一碗,來親自體驗一下這道小吃的魅力。
面線很細很軟,有的已經幾乎斷掉。所以吃阿宗面線用的是勺子而不是筷子。面線的調味很厚重,味道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有一種復合的香氣。總之,很符合我這個北方人的口味。
面線里面的重點是軟爛的肥腸,我想喜歡吃北京炒肝的朋友一定會非常喜歡這道小吃的。
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淋上一點辣椒和醋,味道會更好。不過這里的辣椒比較辣,不要貪多哦。
據說在士林夜市,如果想吃上阿宗面線,要排上幾十分鐘的隊。這里還好哦。
吃完面線,我們奔赴成都路,去尋找一家有名的鹵味店——老天祿。老天祿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經營著正宗的港式鹵味。它的美味曾經引得許多大明星也顧不得狗子隊的偷拍,來這里買鹵味解饞,歌壇大哥大張學友就是其中之一。據說他在臺灣開個唱的時候,來這里買了三十多斤,堪稱瘋狂。
鹵味的品種極其豐富,鴨身上的部件基本都有。油亮的鹵味讓人看了就胃口大開。
最最推薦的當然就是鴨舌了,味道就不說了,還是你自己來品嘗吧。
鴨翅也很好吃,非常入味。另外,還有鴨心和鴨肝,也都十分推薦。
吃了這么多,需要一些爽口的。在炎熱的夏季,吃冰是最爽的了。在西門町,就一定要吃成都楊桃冰。這家店就在地鐵口那里,很好找。
店里的品種很簡單,就是楊桃冰和鳳梨冰,而其中又以楊桃冰最為出名。
淺色的是鳳梨冰,口味是香甜。深色的是楊桃冰,口味酸甜。
這招牌的楊桃冰果然名不虛傳,里面的楊桃是腌漬過的,吃起來酸甜適口,在加上里面的刨冰和楊桃汁,讓暑氣頓消。
鳳梨冰也是不錯的,里面有大塊的鮮菠蘿。
臺灣的糕點非常有名,也是最好的手信之一。糕點里面最有名的恐怕就是鳳梨酥了。推薦成都路上的這家世運食品,買回來的鳳梨酥十分好吃。
以前在北京也買過鳳梨酥,不過品嘗過臺灣的鳳梨酥之后,才知道之前在北京買到的都是騙人的。正宗的鳳梨酥保質期不會超過一個月,因為里面的餡料完全采用新鮮的水果制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劑。一口咬下去,唇齒之間立刻溢滿了果香。餡料是松軟的,不會像那種添加了果膠的點心,皮也是吹彈可破,帶著濃濃的奶香味。
這里的鳳梨酥獲過很多獎,比導游帶去的店買的鳳梨酥味道好,而且價格更便宜。
喜歡吃甜點的朋友還可以嘗試一些其他的品種。
這個看起來也很好吃的樣子。
臺灣人結婚要吃喜餅。
糕餅店里還有很多現做的點心和面包,只是我已經實在沒有肚子去品嘗了。下次吧,下次一定再來饕餮臺灣的各種美食!
關鍵字: 樂趣 店鋪 燒鵝 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