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惜字亭巡禮
古時能讀書識字是不容易的事,因此,對有文字的紙充滿敬意;又有人想念萬物皆有靈,有字的紙則更具靈性,不得隨意毀棄,必須以火將之送上天界,便有了焚燒字紙的敬字亭的設置,成為儒家思想在常民生活中最淳厚親切的表現。明清之際,惜字、敬字的風俗隨著先民墾荒的腳步逐漸入移,一座座的亭塔也陸續在各地出現,其中以書院、文昌廟以及文人雅士所居的園林等處最常見字亭建筑,而客家人重視文風,講究耕讀持家,聚落里也常設字亭。此后,隨著知識普及與廢紙回收觀念興起,字紙已不具神格,而字亭也移斑駁傾圮,昔日風光已不復見。目前桃園縣境內尚存有4座保存良好的敬字亭,數量及形制皆冠絕全臺,分別位于廬竹鄉南
關鍵字: 客家人 旅行網 桃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