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館
余三館落成于清光緒15年(1889年),是永靖鄉內大族陳氏的祖厝,為清朝盛行大租戶開墾制度時,遺留下來的宅第。由于獨特而優美的建筑形式,名列臺灣十大古厝,并列屬三級古跡。余三館占地1公頃,為一坐西朝東的三合院,屬閩南粵東式建筑,其內部雕飾及白色素墻是廣東饒平與福建泉州一帶的建筑特色,反映清季閩、客并居的時代背景。宅院以正廳為中軸,左右分置內外雙護龍,前有高矮兩道圍墻隔出內外埕,大門外鑿有水池,形成合院完備的空間布局與風水方位,亦彰顯客家族裔對內的凝聚力與向外的防御特性。由大門經內埕至正廳,兩旁有護龍,正廳是“創垂堂,乃表彰祖先創業垂后之德,廳內懸有同治年間所頒“貢元牌匾,供桌兩側置有難得一見的“恩授進士、“成均貢元執事牌,兩旁8張太師椅,椅背雕花精巧無比,可見當年屋主之氣勢。館內木料大量取自大陸福州杉,上下收分的楹柱為臺灣民宅中的佼佼者,正廳前木架軒亭雖已斑駁老朽,然線條流暢的垂脊、雕工精美的斗拱瓜筒、構角隅處有彩繪雕飾,正是全館之精華。軒亭與正堂屋頂交接處有鯉躍龍門魚漏,制作精良,而前殿的綠釉及壘砌花磚皆富創意,并具歷史價值。
關鍵字: 三合院 交接處 佼佼者 太師椅 旅行網 永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