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風光
臺南縣七股鄉是一個純樸的小漁村,因位于曾文溪口咸淡水匯流處,蘊含豐富多元的自然資源:廣達1600余公頃的瀉湖,為臺灣最完整的海岸濕地,鹽田、養蚵人家、防風林、紅樹林、野生鳥類、黑面琵鷺、老聚落、豐腴的海產hellip;hellip;,交織成一片撼人心弦的濱海風光。由頂頭額、網仔寮、青山港三個沙洲阻隔外海包圍而成的七股瀉湖,當地人稱之為“內海仔,具有防洪、保護海岸的功能,同時也是一處天然的漁場,遍布著蚵棚與定置漁網。退潮時,湖面露出一排排蚵棚竹枝,漁民們乘著膠筏在內海作業,形成當地獨特的水上風光。瀉湖的水域與大海互通訊息,互為消長,卻無洶涌波濤,水面寧靜而悠遠。循著水域航向堤岸沙洲,又是另一番風貌:當東北季風吹來時,起伏有致的沙丘呈現優美的新月形線條;沙洲上的角眼沙蟹與招潮蟹,數量繁多且活躍;而兩側大片的木麻黃防風林,則是白鷺鷥最愛的棲息地。黃昏時分,成群白鷺鷥覓食歸巢;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珍稀鳥類黑面琵鷺由朝鮮半島遠渡重洋前來過冬,總在島內外掀起一陣賞鳥熱潮。自古以來,七股鄉的歷史與文化都與濕地脫離不了關系,對于七股鄉民而言。濕地與瀉湖也是他們世代賴以維生的漁場。期望讓更多人親身體驗瀉湖生態之美,共同關懷這片珍貴的土地。 七股鹽山鹽田在臺南縣沿海原本隨處可見,但在工業開發的吞噬下,如今僅剩七股保存得較完整,縱橫阡陌的鹽田連向天際,四擊一片遼闊寂靜,偶有幾只飛鳥悠閑劃過,如皚皚白雪般的結晶鹽,堆得像山一樣高,已成為七股的地標。 牡蠣養殖帶養蚵是龍山村民重要的生計來源,為了因應水深不一的瀉湖地形,蚵民利用浮棚式、垂吊式、平掛式三種架設方式養蚵。浮棚式適用于深水區域,垂掛式用于水深適中的區域,平掛式適用于淺水區域。三種方法養出的蚵仔風味略有差異,其中又以日照量最大的平掛式蚵仔,滋味最為鮮美! 紅樹林保護區七股溪河口兩側是大片紅樹林保護區,海茄
關鍵字: 七股鄉 保護區 臺南縣 旅行網 紅樹林 防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