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古城
恒春鎮舊名瑯嶠,為臺灣最南端的鄉鎮,亦為枋寮以南唯一的平原,古城就座居鎮中央,其周遭丘巒環繞,早年也是南疆上的國防重鎮;不論就歷史、建筑而言,恒春城都有其特出之處,尤其難得的是其形制保存完整,為全臺僅見,今已列為二級古跡。由于此地氣候溫煦、四季如春,這座新城便以“恒春命名。恒春城的興建,不象其他臺灣縣城,為漢移民聚居后水到渠成的結果,而是自始即帶有“邊城的色彩。古城座落在恒春平原中央,四面都有山巒屏嶂。經過百余年歲月,原有的城垣、城樓在風雨、地震的破壞下,逐漸荒圮;光復后又因交通需要及城市發展,打掉了多處城墻。四座城門中,如今僅南門和東門可見到城樓。然盡管如此,恒春仍是臺灣地區碩果僅存,大致保有原形制與規模的古城,其處于恒春半島商業、交通和教育中心的“縣城地位,始終未衰。 猴洞山雖然只是一座小珊瑚礁丘塊,但由于是龍脈所在,且有廣寧宮、天后宮、龍泉巖和福德宮等名剎環繞,可說是恒春城的角頭靈山。 檳榔街恒春人嗜嚼檳榔,福德路號稱是全臺最大的檳榔零售市場;每天上午,福德路上總是擠滿了采買檳榔的人湖,一籮筐一籮筐的“青仔擺在路旁,不少家庭主婦和排灣人在此一邊挑揀,一邊和小販閑話家常。游客來此逛逛,就算不買檳榔,也能感受到濃濃的鄉土趣味。 南門南門位在恒南路中央,現已設立圓環予以保護,由于位居往來要道,可說是一般游客最熟悉的城門。城樓前方設有軒亭,其作用如一般民家前的騎樓,具防日曬雨淋之效,屬于十分罕見的設計。現貌為69年修葺,與原貌已有出入。 西門在方位上,西門實偏北方,四座城門中,只有西門位在繁忙的中山路上,居民熙來攘往,從門洞中進出,是恒春居民最親密的一座城門。 北門北門所在地至今仍屬郊區,穿越門洞出城,可遠眺蒼茫的三臺山、虎頭山,反方向入城,又見街市逐漸熙攘,情境一如百年之前。北門除拱門為紅磚所砌,樓板為磚
關鍵字: 可說是 所在地 旅行網 熙來攘往 虎頭山 龍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