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臺灣
提起臺灣,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山、日月潭。然而,當你有機會親歷臺灣的時候,你會發現臺灣的美遠遠不止這些,她像一本耐人尋味而又博大精深的書,讓你拿起來就放不下,愛不釋手。今年2月28日----3月7日,筆者有幸隨“中華歷史文化教育交流團”(以下簡稱“交流團”)訪問了臺灣,足跡遍及大半個臺灣島,所見所聞使我感慨不已,思緒萬千。我實在找不出準確的詞語來形容我此時彼刻的心情,只能籠統地說:臺灣太美了,美得非常獨特,美得令人費解,美得令人久久不能忘懷……56個民族首聚臺灣我們“交流團”主要由中央民族大學56個民族的大學生組成,加上民委、政協、中華海外聯誼會和香港中華青少年歷史文化基金會的代表,共計72人。2月28日,我們從香港國際機場起飛,1小時20分鐘后就到了臺北桃園國際機場。飛機在臺灣島著陸的一剎那,我忽然感到,隔絕了50多年的兩岸同胞現在僅僅只用一小時20分鐘就相見了,真是不可思議!雖然只是針對我們這個團而言。臺北桃園機場并不很大,略顯得有些舊,有點像老北京首都機場一樣。臺灣接待方tvbs(臺灣無線電視臺)的記者早已等在機艙門口,一路引導一路攝像來到入臺大廳,機場工作人員用非常清晰的漢語互相轉告“是大陸來的團組”,語氣中透著親切和熱情。我們被分成三個柜臺專門辦理手續,即使這樣,我旁邊機組專用柜臺后的一位小姐還主動對我說:“我這里也能辦,不用排隊,一個個來就行。”這是一個文質彬彬的臺灣小姐,戴著一副眼鏡,像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她一邊檢查我的證件,一邊非常隨意地問道;“是演出團嗎?”我說;“是文化教育交流團,包括了祖國大陸56個民族的大學生,也演出節目。”“啊,是嗎?”她驚訝地環顧了一下排隊的團員,然后說:“要是演出,我一定去看。”我說:“演出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具體演出地點,不過,下午tvbs電視要直播我們的演出。”“噢,那太好了,我一定想辦法看。”說話間,我的手續就辦妥了,她向后面一位同學親切地招了招手。老實說,這是我辦理機場手續最輕松、愉快的一次。tvbs公關部主任呂嘉猷先生已在外面迎候我團多時了。他帶領我們分乘2輛雙層大巴士來到臺北市的梨原蒙古烤肉店,據說張惠妹就是從這里開始出道唱歌的。一大群媒體記者早就在這里等候著,同時,來歡迎的還有臺灣鄒族女歌手高慧君,她身著傳統的鄒族服飾,興高采烈地與大家合影。香港鳳凰衛視的記者也趕來采訪我團,好不熱鬧。臺北的蒙古烤肉別具風格,完全是半自助式的。各種肉切成薄片放在大盤子里,旁邊擺著各種蔬菜和調料,你只需把自己喜歡吃的肉、菜和調料放在一個碗里,交給大師傅即可。烤肉的鍋有點像北京滿族烤肉的大平鍋,也是用大長筷子翻烤,一次可同時烤兩份,幾分鐘就好。這樣烤出來的肉真的很香、很香。tvbs在南港棚專門留出黃金時間段介紹我交流團訪臺,同時向全臺灣展現中國56個民族的風采,這樣的宣傳力度可以說是夠大的了。為了烘托氣氛,我團文化大使,香港影、視、歌三棲演員古巨基先生以及四位少數民族演員接受采訪,其余團員在另一個攝像棚進行演出,半小時后直接連線到演出的攝像棚向全臺灣島直播。tvbs的節目主持人通過和古先生及其他4位少數民族學生的有趣對話,不知不覺地把中國56個民族文化向全臺灣做了傳播。主持人和古巨基先生還來到演出棚,一邊現場采訪其他同學,一邊欣賞精彩的演出,興到濃時,主持人情不自禁地與大家共舞起來。我想,此時此刻,祖國56個民族首聚臺灣的歡樂場面,已經永遠留在了臺灣人民心中!它為兩岸實行和平統一寫下了濃濃的一筆!歷史將永遠記住你們――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56個民族的學生代表!二、林林總總的博物館在隨后的幾天訪問中,我們參觀最多的恐怕要數臺灣的博物館了,這是主人精心的安排,因為博物館通常是一個地區民族文化以及歷史的濃縮。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里,共珍藏著70多萬件文物,它們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結晶和縮影。講解員是一位山東籍的女士,雖是一位義工,但她知識相當淵博,對每一件文物她都能說出許多歷史知識與典故,如唐三彩的制作,是從上往下倒油彩自然形成的,唐朝婦女塑像為什么都是胖胖的等等。最后她還讓大家參觀了館里的稀世珍寶——玉白菜,玉白菜上面有一個紡織姑娘。據說,這是清朝某個皇帝送給一個妃子的禮物,意寓潔白如玉,多子多福。講解員把此寶喻為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我也認為可以一比。見到這么多珍寶完好無損地保存在臺灣,我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惋惜,欣慰的是它們畢竟還在中國人民手里,遺憾的是它們不能和祖國大陸的珍寶共同展示在世人面前。但是,我想這一天不久一定會到來的,我盼望這一天早日到來!臺北歷史博物館是在1949年的河南省博物館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收藏文物6萬余件,主要有銅器、玉器、陶器、瓷器、書畫、中國文獻史料、工藝、錢幣、宗教文物與民俗文物。需要指出的是,據館長介紹,該館光錢幣就有幾十麻袋,號稱世界上“錢”最多的博物館。該館的宗旨是;一要表現中華文化的人文思想及精神;二要呈現中華文化歷史演進的社會性;三要說明中華藝術之美。為使參觀者有更好地了解,他們特別制作了中華文物通史年表:從公年前6000年裴李崗文化,經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再經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最后到明、清和現代,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的各個重大歷史事件和各種文化的演變與發展。這份年表充分說明祖國大陸和臺灣島歷來是同根、同源、同祖、同宗,想分都分不開,更不能割舍了。除了固定展覽,還有各種臨時性的展覽,我們正好趕上了“插花藝術展”和“如意展”。在插花展的前言說明上,有一行字十分醒目“花是接觸甜地慧心的捷徑,讓中華花藝帶您走入中華藝術的殿堂”。據介紹,中華插花藝術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我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唐宋時代發展到鼎盛時期,到了清朝末期才日趨沒落。日本的插花藝術也是從我國傳過去的。從60年代起,臺灣一批有識之士又重新研究并發揚了這門古典藝術。我個人感覺這個展覽還是非常清晰和獨特的。在臺中市,我們還參觀了自然科學博物館。該館分生命科學廳、中國科學廳、地球環境廳,此外,還有一個科學中心、4個劇場和6個教室。在中國科學廳展示的是“中國醫藥”、“藥草園”、“中國的科學技術”、“中國農業”、“古代的中國人”、“中國人的心靈生活 ” 和“臺灣南島民族”等等。在“中國人的心靈生活”展覽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自古以來,中國人融合了古代神話與傳說,通過天象的觀察,并結合儒家倫理與道家自然觀,以人為中心的態度,雖然有個人中心主義之傾向,卻也重視倫理的身份秩序及血緣關系,強調人為宇宙的縮影,而講求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最后表現出折衷融合的心靈世界規劃。”這應該是地地道道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概括了,比較準確和客觀。我想,這也許就是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中國人無法完全被當地主流社會同化的根本原因吧,無論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他們的中國根扎得實在太深太深了!三、九族村里的笑語作為一個來自祖國大陸的民族工作者,又是交流團的副團長,我當然對臺灣的少數民族情況更感興趣,只是日程安排相當緊張,我們沒有機會去少數民族村寨實地考察,但是在南投縣的“九族文化村”,我們還是領略了臺灣少數民族的風采。據臺灣學者介紹,臺灣少數民族屬南島語系,目前人口約33萬人,他們的稱謂分別是雅美、泰雅、布農、鄒、賽夏、阜南、阿美、排灣和魯凱等九族,現在又增加了邵族,為第十個民族。該族是2001年臺灣“9.21”大地震后從臺灣各地回到南投縣重建家園后開始恢復的,目前只有290余人。臺灣少數民族或在丘陵地帶從事輪耕式的山田燒墾農業,或在東海岸狹窄平原地帶進行水田稻作,或在蘭嶼島上從事梯田水芋的生產,但都未能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農業。狩獵、采集與農耕是臺灣少數民族傳統經濟與宗教生活中重要的活動。采集與農耕多半是女性的工作,男性則在部落或家族共有的獵場、漁區中從事狩獵和捕魚。臺灣各少數民族的禮儀祭祀主要有:阿美族的豐年祭與成年禮,阜南族的猴祭,排灣族的年祭,魯凱族的婚禮,布農族的打耳祭,雅美族的飛魚祭和大船落成禮,賽夏族的矮靈祭,鄒族的戰祭等等,至今仍在進行。“九族文化村”座落在臺灣中部的南投縣境內,依山而建。山下是各種現代化的、充滿刺激的游樂區,九個民族的房屋模型分布在半山腰,山上還有一個定時演出的劇場,稱“娜魯灣劇場”。舞臺面對一個月牙形的大水池,觀眾隔水觀看節目。雖然節目主持人有極高的娛樂煸情手段,但表演的節目應該說還是很傳統的臺灣各少數民族的舞蹈。有的舞蹈很像云南佤族的甩發舞。節目的高潮是雅美族人的大船下海儀式,只見幾個小伙子將一艘小船高高舉起,船上還有一個小伙子,大家齊喊“一、二、三”,連船帶人一起投入水中,船安然落水,沒有傾覆,表示儀式成功。再就是打秋千過“河”。每一個小伙子都以非凡的身手表演打秋千過河,有的還故意掉到水里。演出結束后,觀眾被邀參與打秋千活動,還真有幾個掉到水里,渾身濕淋淋的,引得觀眾一陣陣笑聲。隨后,主持人宣布:“現在,由來自大陸的56個民族學生為大家演出節目”,觀眾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團分別演出了藏族、傣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的歌舞,最后上場的是56個民族共同表演的大型舞蹈,場面空前,觀眾報以非常熱烈的掌聲。一位臺灣老人拿著相機不停地拍照,一邊照,一邊說:“簡直是國寶,太難得了,56個民族都在這里相聚了。”演出結束后,臺灣觀眾紛紛跑上臺來與我們的學生合影留念,氣氛十分熱烈而融洽。有的觀眾追著問:“還在哪兒演出?”、“在臺北住在什么地方?”等等。聯歡結束后,全團在公園雅美女導游的帶領下,分別參觀了各少數民族的房屋,詳細了解各個民族的情況。當來到魯凱族的一個房屋的窗口時,女導游說這是魯凱青年男女秘密幽會的通道,通常小伙子在外面吹口哨,姑娘聽到后,就從這個窗口里爬出來,小伙子在外面接應。由于魯凱族對姑娘的標準是以胖為美,所以窗口開的也比較大。團里的幾個姑娘聽罷還真的從窗口里爬了出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下山的覽車上,導游教給大家一句最常用的問候語“娜魯瓦”意思是“你好”,相當于夏威夷人的“奧羅哈”和毛利人的“卡奧拉”。大家在導游的率領下共同唱起了“娜魯瓦”的歌,并向每一位游客招手致意,好不熱鬧。此情此景,讓我禁不住在心里默默祝福,愿臺灣的少數民族永遠繁榮昌盛!四、獨特的自然風光臺灣只有3.58萬平方公里,但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卻有290多座,其中最高的玉山海拔3997米,當然還有著名的阿里山。除了高山,臺灣還有丘陵、湖泊、海島等,各類地形、地貌,一年四季各種氣候都有,各種植物也有。比如在臺灣能看到雪,而在大陸南方省份卻很難看到雪,再比如紅松林在臺灣的淡水灣生長,這里是這種植物在世界最北端的位置了,再往北就沒有這種植物了。到臺灣不能不提日月潭。據說很久以前,臺灣的邵族人在臺南追逐一頭白鹿,一直追到臺中南投縣,即現在日月潭的位置,一到日月潭,白鹿就消失了。后來,他們覺得這個地方實在太美了,就住下不走了。日月潭原來只是很小的兩個湖,后來日本人統治臺灣時期修了水壩,蓄水量才到了現在這個規模。我們到日月潭的時候正是上午,陽光下,湖水鱗鱗,山清水秀,像是一幅風景畫,只可惜時間太短,我們匆匆忙忙在碼頭照了幾張相就離開了,可以說是戀戀不舍離開的。在基隆附近的野柳風景區,我被其異常奇特的地質奇觀驚呆了,可以說,這在全世界也少有,非常罕見。野柳是一個海邊風景區的地名,其中最出名的是海岸上的奇巖,它們是經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而形成的,極具觀賞價值。這些巖石種類繁多,包括化石、燭臺石、蘑菇石、姜石、溶蝕盤、風花紋、蜂窩石、豆腐石、海蝕溝及奇形石等等。各種巖石的形象都非常逼真,其中最著名的是女王石,可以說是野柳的象征。我們到野柳的時候,正是陽光照射最佳的時候,大家簡直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紛紛攝影留念。尤其是蘑菇石,就像大陸西部大漠的風景一樣,太不可思議了。如果說臺灣只有一兩個景點,還不算奇怪,但是將這么多美妙的景色全集中在一個島上,你能說它不是一座寶島嗎?五、毫無距離感的臺灣人大陸和臺灣隔絕了50多年,初到臺灣的大陸人都會在心里問自己,臺灣人到底什么樣?雖然語言相通,但思維、舉止呢?也相同嗎?帶著這些疑慮,我走進了臺灣,前邊已經提到,在機場我已消除了這些疑慮,在以后的幾天和臺灣接待人員的接觸中,我對他們的了解更深入了,也完全沒有神秘感了。在臺期間,與我們接觸最多的是兩位導游和tvbs的陪同戴小姐。兩位導游都姓張,50多歲了,我們1號車的導游叫張振煌,是臺灣旅游觀光領團研習班的班主任,長得一表人才,操著純正的普通話,聲音也非常好聽,典型的男中音。據張導自我介紹,他祖籍福建,在臺灣已是第7代了。他本人可以說是生在其中長在其中的臺灣人,現在還擔任臺北一個合唱團的領唱。從張導身上,我們感到了臺灣人的一個共同的特點:文明素養較高,非常敬業,對人十分親和,講禮貌,為人中規中矩,多多少少帶有一些傳統因素。當然,從導游角度講,張導還有自身的特點。他知識面非常廣博,只要一上車,就站在前面,面對大家滔滔不絕地講開了,從臺灣的歷史到現在的建筑,從獨特景點的來龍去脈到路邊的檳榔女,從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到民間傳說,無所不通,無所不曉。他把車廂當成了自己的課堂,講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往往使得已十分疲憊的團員仍聚精會神地聽著。他有時候一站就是2個多小時,嗓子都講啞了,但仍不休息,其敬業精神確實難能可貴。聽張導的講座真可謂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從他那里得到的信息量,可以說,即使在臺灣住一年也無法獲得,尤其是關于臺灣歷史和少數民族的情況。從張導那里,我知道了臺灣布農族有8部半和聲唱法,泰雅族曾經統一過全臺灣,鄒族曾有紋面和室內葬的習慣……。臺灣的少數民族占臺灣總人口的2%,凡是母親是少數民族的,就可登記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考大學也有分數上的照顧等等。講到臺灣歷史,張導介紹說:清康熙九年,臺灣正式建省,原屬福建省管轄,當時臺灣人參加科舉考試也受照顧,每年錄取的狀元中,必須有一人是來自臺灣省的。一次,我們從新竹到臺中中途休息時,張導突然拿出一小盒紅番薯請大家品嘗,并稱這是當地的特產,微甜,無纖維,個頭不大,與其相關的還有一個故事。據說雍正皇帝曾到臺灣微服私訪,走到新竹時餓得饑腸轆轆,便囑咐手下人找吃的。手下人敲開一位老伯伯家的門,講明來意。老伯伯家里什么也沒有,只有地里還沒長好的紅薯,于是,便把地里的紅薯挖出來煮了一大鍋,雍正帝吃了一個覺得非常好吃,忙問:“這是什么?”老人答:“紅番薯。”“好,好”雍正帝連連稱贊。從此,這里的紅番薯就只有拳頭大小,而且非常好吃。張導調侃地說:“這叫物以人為貴,皇上吃過的東西嘛。”我吃了一塊,還真名不虛傳,又甜又香!一位同學指著路邊的檳榔店問:“張導,那是什么?”張導又引出了臺灣檳榔業的歷史和檳榔女現象。他說,臺灣從事檳榔業的有300萬人,每年的收入是1000萬臺幣。路邊檳榔店里的檳榔是賣給過往司機的,因為檳榔是提神的,起初是老婆婆賣,后來換成時髦女郎了,形成了一種亞色情文化現象。說到這里,張導語氣中充滿了無奈。短短的幾天相處,在同學們心里,張導不僅是一位敬業的導游,還是一位慈祥的父親。有一天晚上,大家回來已經很晚了,都非常疲憊,但張導聽說團里有一名團員病了,他顧不上休息,急忙聯系車,并陪著一起去醫院檢查。等檢查完畢回到家時,已是凌晨4點鐘了,他只睡了兩個小時就匆匆起床,上午又精神飽滿地出現在大家面前,讓大家感動不已。tvbs的戴小姐是一位典型的臺灣女孩,熱情,大方,說話甜甜的。起初她和大家有點陌生,總是和同伴坐在車的前邊,后來從臺中回臺北的路上,車廂里開起了卡拉ok,雖然電視里全是臺灣歌曲,但同學們唱得是那么流暢,動情。見此情景,戴小姐不由自主地也跟著唱起來。不一會兒,戴小姐就坐到車后面和同學們一起又唱又笑,又喊又叫,簡直像個大頑童,玩得好不熱鬧。在基隆夜市,戴小姐領著幾位同學逐一品嘗街邊的小吃,一樣一樣地向同學們介紹,有的最后竟吃得拉了肚子,真有趣!在機場告別時,戴小姐哭成了淚人,和每一位同學緊緊擁抱,直到我們都進到里邊去了,還能看到她一邊哭一邊揮手!臺灣的一般老百姓對我們也很友好。一次,參觀自然博物館時,我坐在一把椅子上休息,博物館一位女工作人員主動問我需不需要幫助,當她知道我來自大陸,便非常好奇地問我,大陸實行幾年義務教育,學不學英語,知不知道鄭成功是誰等一大堆問題,我一一做了回答。我反過來問她臺灣人迷信星座是怎么回事時,她馬上問我的出生年月日,然后打電話向同事求助,搞清我的星座。計算年代時,她流露出這樣的情緒,說民國紀年太麻煩了,還不如跟大陸一樣實行公元紀年,國際通用嘛。尤其當她得知我從大陸帶來的手機也能用時,真是吃驚不已,同時也很高興,激動地說:“兩岸早就該多交流了,我的老家在山東省,我真想回家看看。”據了解,臺灣每年來大陸觀光的人為300萬人次,而大陸入臺的人僅有20萬人次。最近,臺灣剛剛開放了旅居海外大陸同胞赴臺旅游,但又明確規定晚上11:00點名,連臺灣媒體對此都不滿。短短7天的臺灣之旅一晃就過去了。在去機場的路上,張導動情地發表了他的告別演說:“我從事導游20多年,帶過無數個團組,也經歷過無數次送別。然而不知為什么,我對你們這個團是那樣地留戀,簡直到了依依不舍的地步。我希望兩岸能進一步開放,相互多交流。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逢,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我真舍不得你們走。昨晚我一夜沒睡,也睡不著,我和另一位張老師一起做了一份小禮物,送給你們每一位團員,希望你們記住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接著,他給大家分發禮物,原來是故宮的門票,背后印上了兩位老師告別的話。大家都被張導的這番話所感動,有的同學還悄悄地流了眼淚,我分明看到張導的眼眶也浸著熱淚。飛機起飛后,我看了張導送給同學們的贈言“有所不舍,因你們是一群多么令人喜歡的孩子;必須有舍,因分離是一個想念與團聚的開始。愿上天祝福你們。”給我們老師的贈言是“感謝你們,讓我們能與這群孩子結緣,希望能有緣與你們再聚,愿上天祝福你們。張振煌,張錦彬 2002年3. 7日于臺灣”。看完贈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猶如一對剛剛相識的好友,又必須馬上分手一樣。此時,是依依的眷戀?還是深深的感概?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吧。我眷戀臺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感概臺灣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在臺灣駐足的7天7夜,我的感受實在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此刻,遠方的祝福與內心的感慨交織在一起,在我心中匯成了一曲最和諧、最動人的旋律。這旋律是充滿活力的、跳動的,它縈繞在我心頭,久久不能散去;這旋律又是永恒的、靜止的,猶如散落在我腦海里凝固了的記憶。看著機艙窗外漸漸模糊的寶島,我心里默默地念道:“再見了,臺灣;再見了,可愛的同胞;今天,我們雖然暫時分離,但明天,我們會更好地相聚!我希望這一天來得越早越好!越早越好!!!”
關鍵字: 中華歷史 臺灣 教育 日月潭 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