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發現不一樣的臺灣
對于臺灣的印象,許多人總是在想媒體上報道各種政治和社會亂象所侵蝕的現狀,但新加坡一位媒體人以“走馬觀花看臺灣”的形式為讀者介紹了不一樣的臺灣。 文章摘錄如下: 由于以前從未去過臺灣,所以臺灣之于我,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實體。首先,我對臺灣的印象,就是很多年前在小學課本上看到的文字描述和圖畫,遙遠、美麗而富饒;可是后來,這種美好的印象卻逐漸被電視上各種政治和社會亂象所侵蝕。 9月底至10月初,我以旅者的身份,在臺北、臺中、彰化和南投參觀,雙腳第一次真真實實地踩在臺灣的土地上。雖然行程短促,而且大多時候都是走馬觀花,但由于是首次身臨其境,努力用心去觀察和感受一切,所以我腦海中的臺灣最終得以去蕪存真,至少比過去更為真切。 在啟程之前,曾聽到有人談起過,臺北的建筑陳舊,交通混亂,空氣也不夠干凈。可是,我這次抵達臺北時,眼前所見與以往耳聞大為不同。就以臺北機場為例,與我所見過的很多大型國際機場相比,中正機場第二航廈無論在設施、服務,還是在環境布置等方面都毫不遜色,整體素質堪稱一流。入境大廳的井然有序和靜謐溫馨,與想像中的喧囂與雜亂形成強烈的反差。 從機場到市區,公路兩旁的山嶺綿延起伏,樹木蔥翠而茂盛,看不到被人為破壞的痕跡。臺灣對自然生態的保護看起來規劃得較早,也更為用心。此后幾天,從臺北到中部各地,這種印象一再得到印證。 由于捷運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城市交通的負荷,所以在臺北并沒有見到交通過于擁塞混亂的情形,反而是大都市的風采不斷映入眼簾。習慣于新加坡潔凈清新空氣的人們來到這里,鼻孔里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與曼谷、吉隆坡和北京相比,這里穿梭流動的一切,可以說是有序的。 在生機勃勃的鬧市里漫步,在士林小吃夜市帶著垂涎流連,還有五分埔服裝市場令人眼花繚亂的服飾,以及在凌晨時分依然有大批愛書者的誠品書店,置身于這樣的環境里,初次到訪的旅者很容易產生真實的錯覺。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在親眼目睹臺灣之前,也許早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的確,幾乎每一天,臺灣電視上都有類似搶劫、槍殺和毆斗等暴力畫面;層出不窮的偷拍光碟丑聞,使人覺得臺灣社會是那么地容易浮躁和瘋狂;“立法院”里吵吵嚷嚷的鏡頭,甚至動輒以老拳相贈的火爆場面,都早已成為外地媒體的笑柄。就在我啟程之前,藝人澎恰恰引起的光碟風波,在臺灣電視上日復一日地連續上演著,似乎整個臺灣只剩下一、二個人的喜怒哀樂故事。 可是,真實地走在臺北街頭,看著快樂的人群從身邊經過,聽著從霓虹燈下飄來的少男少女們的輕聲笑語,還有酒店服務員的親切與殷勤,以及導游和司機朋友的專業素質和認真態度,我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應該和愿意做的事情。對平常只能通過新聞媒體來認識臺灣的外人,這些真實的情景反而會讓人覺得有點陌生。恍然之間,我覺得電視上那些揮之不去的紛紛擾擾的亂象,似乎是來自另一個世界。 臺北是文化中心和商業中心,也是名副其實的“生活中心”。夜深人靜之時,24小時便利店依然生意紅火,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現代都市晝與夜之間的差別因此而被大大縮小。毫無疑問,臺北更是政治中心。可是這一次,我反而在臺北之外才看到政治的存在。 除了臺北和高雄之外,臺灣全島在年底就要舉行地方政府換屆選舉。從臺北驅車南下,無論在高速公路,還是在鄉間小路上,縣長、市長和鄉長參選人的大幅照片和宣傳彩旗,一個接一個地撲面而來。道路越寬,建筑物越高,選舉廣告就越多、越大。 在第三大城市臺中,中心商業區的商店招牌和產品廣告密密麻麻,令人目不暇接。而隨著大選將至,不同參選人的大幅照片見縫插針,它們與商業廣告牌一起匯成色彩斑斕的圖片與文字的海洋。 政治標語與商業廣告彼此夾雜;道貌岸然的政治人物與穿著清涼的女模特攜手同行。兩者輝映成趣,蔚為壯觀。在臺中短暫的逗留期間,這是我所見到的最為有趣的街景。雖然在視覺上有紛亂之感,但亂中有序,散發著淋漓盡致的率性,展現出每個個體都要尋求出位和求勝的競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這也許就是臺灣社會某個層面的縮影吧。 從言行之中,我發現從臺灣觀光局到下面各縣市,各級政府都在想方設法地拓展旅游業,以便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游客。在短短幾天的逗留時間里,彰化和南投兩個縣都在相繼舉辦超大型、甚至國際性的旅游促進活動,縣長、市長、鄉長和議員全部上陣,顯得熱火朝天。臺灣觀光局的官員說,他們已經把吸引境外游客的目標訂到2008年,所以現在壓力很大。 臺灣的旅游業面臨著各種競爭,其在國際旅游線路上的地理位置也并非得天獨厚。但是,從普通游客的角度看,臺灣擁有很多顯著和潛在的優勢,只是還有待充分利用和打出名聲。例如臺北市北投區的天然溫泉,是日本之外的最好溫泉區之一,同樣的水質和服務水準,收費不知比日本要便宜多少倍。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臺灣農業,其實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觀光領域,尤其對大陸游客一定有吸引力。 對筆者來說,臺灣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旅游資源,應數人文氣息和鄉土情懷。很多人都知道南投縣埔里鎮有個聞名遐爾的日月潭,但身臨其境之后才發現,原來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竟然有著濃郁的人文氣息。 該鎮境內有個山巒環抱的“九族文化村”,以臺灣九個原住民族群的演變為主題,把歷史和現代、東方和西方、靜態展覽和動態表演融為一體,極富創意。但是,恐怕誰也想不到,這個旅游杰作的背后推手,原來只是一位名不經傳的企業家。 在相當程度上,埔里鎮的人文氣息大概也要歸功于濃濃的宗教情懷。在我星期日下榻的現代化的鄉村旅館“埔岳大飯店”,客房里至少有三個電視頻道在宣揚和傳播佛教的思想和精神。 在“九二一”大地震中,埔里鎮曾遭到嚴重摧毀。可是,在這次旅行中,我發現它不只已經奇跡般地復活,而且從人們的臉上也看不到當初的痛苦。埔岳大飯店十分好客的總經理呂映慈小姐說,這是因為埔里人的生存意志和生存能力都非常強。 那么,這樣的意志和能力又從何而來?從表面上,埔里鎮與其他普通鄉鎮沒有什么區別。但是,就在熙熙攘攘的幾條街道上,有一種景象使人難以忘懷。 在這個僅有八萬人口的小鎮上,我竟然發現有兩個規模很大的書店。圖書是如此之豐富,買書人是如此之眾,以至于我忘記了自己置身于何處。不用說在亞洲,即便在歐洲大大小小的城鎮,我也很少看到這種景象。它不只表明了臺灣出版業的興旺,而且更說明,臺灣寫書人和讀書人之間好像有一條相通的脈絡。過去幾十年,臺灣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其力量的源泉應該就在于此。 對于臺灣的印象,許多人總是在想媒體上報道各種政治和社會亂象所侵蝕的現狀,但新加坡一位媒體人以“走馬觀花看臺灣”的形式為讀者介紹了不一樣的臺灣。 文章摘錄如下: 由于以前從未去過臺灣,所以臺灣之于我,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實體。首先,我對臺灣的印象,就是很多年前在小學課本上看到的文字描述和圖畫,遙遠、美麗而富饒;可是后來,這種美好的印象卻逐漸被電視上各種政治和社會亂象所侵蝕。 9月底至10月初,我以旅者的身份,在臺北、臺中、彰化和南投參觀,雙腳第一次真真實實地踩在臺灣的土地上。雖然行程短促,而且大多時候都是走馬觀花,但由于是首次身臨其境,努力用心去觀察和感受一切,所以我腦海中的臺灣最終得以去蕪存真,至少比過去更為真切。 在啟程之前,曾聽到有人談起過,臺北的建筑陳舊,交通混亂,空氣也不夠干凈。可是,我這次抵達臺北時,眼前所見與以往耳聞大為不同。就以臺北機場為例,與我所見過的很多大型國際機場相比,中正機場第二航廈無論在設施、服務,還是在環境布置等方面都毫不遜色,整體素質堪稱一流。入境大廳的井然有序和靜謐溫馨,與想像中的喧囂與雜亂形成強烈的反差。 從機場到市區,公路兩旁的山嶺綿延起伏,樹木蔥翠而茂盛,看不到被人為破壞的痕跡。臺灣對自然生態的保護看起來規劃得較早,也更為用心。此后幾天,從臺北到中部各地,這種印象一再得到印證。 由于捷運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城市交通的負荷,所以在臺北并沒有見到交通過于擁塞混亂的情形,反而是大都市的風采不斷映入眼簾。習慣于新加坡潔凈清新空氣的人們來到這里,鼻孔里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與曼谷、吉隆坡和北京相比,這里穿梭流動的一切,可以說是有序的。 在生機勃勃的鬧市里漫步,在士林小吃夜市帶著垂涎流連,還有五分埔服裝市場令人眼花繚亂的服飾,以及在凌晨時分依然有大批愛書者的誠品書店,置身于這樣的環境里,初次到訪的旅者很容易產生真實的錯覺。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在親眼目睹臺灣之前,也許早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的確,幾乎每一天,臺灣電視上都有類似搶劫、槍殺和毆斗等暴力畫面;層出不窮的偷拍光碟丑聞,使人覺得臺灣社會是那么地容易浮躁和瘋狂;“立法院”里吵吵嚷嚷的鏡頭,甚至動輒以老拳相贈的火爆場面,都早已成為外地媒體的笑柄。就在我啟程之前,藝人澎恰恰引起的光碟風波,在臺灣電視上日復一日地連續上演著,似乎整個臺灣只剩下一、二個人的喜怒哀樂故事。 可是,真實地走在臺北街頭,看著快樂的人群從身邊經過,聽著從霓虹燈下飄來的少男少女們的輕聲笑語,還有酒店服務員的親切與殷勤,以及導游和司機朋友的專業素質和認真態度,我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應該和愿意做的事情。對平常只能通過新聞媒體來認識臺灣的外人,這些真實的情景反而會讓人覺得有點陌生。恍然之間,我覺得電視上那些揮之不去的紛紛擾擾的亂象,似乎是來自另一個世界。 臺北是文化中心和商業中心,也是名副其實的“生活中心”。夜深人靜之時,24小時便利店依然生意紅火,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現代都市晝與夜之間的差別因此而被大大縮小。毫無疑問,臺北更是政治中心。可是這一次,我反而在臺北之外才看到政治的存在。 除了臺北和高雄之外,臺灣全島在年底就要舉行地方政府換屆選舉。從臺北驅車南下,無論在高速公路,還是在鄉間小路上,縣長、市長和鄉長參選人的大幅照片和宣傳彩旗,一個接一個地撲面而來。道路越寬,建筑物越高,選舉廣告就越多、越大。 在第三大城市臺中,中心商業區的商店招牌和產品廣告密密麻麻,令人目不暇接。而隨著大選將至,不同參選人的大幅照片見縫插針,它們與商業廣告牌一起匯成色彩斑斕的圖片與文字的海洋。 政治標語與商業廣告彼此夾雜;道貌岸然的政治人物與穿著清涼的女模特攜手同行。兩者輝映成趣,蔚為壯觀。在臺中短暫的逗留期間,這是我所見到的最為有趣的街景。雖然在視覺上有紛亂之感,但亂中有序,散發著淋漓盡致的率性,展現出每個個體都要尋求出位和求勝的競爭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這也許就是臺灣社會某個層面的縮影吧。 從言行之中,我發現從臺灣觀光局到下面各縣市,各級政府都在想方設法地拓展旅游業,以便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游客。在短短幾天的逗留時間里,彰化和南投兩個縣都在相繼舉辦超大型、甚至國際性的旅游促進活動,縣長、市長、鄉長和議員全部上陣,顯得熱火朝天。臺灣觀光局的官員說,他們已經把吸引境外游客的目標訂到2008年,所以現在壓力很大。 臺灣的旅游業面臨著各種競爭,其在國際旅游線路上的地理位置也并非得天獨厚。但是,從普通游客的角度看,臺灣擁有很多顯著和潛在的優勢,只是還有待充分利用和打出名聲。例如臺北市北投區的天然溫泉,是日本之外的最好溫泉區之一,同樣的水質和服務水準,收費不知比日本要便宜多少倍。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臺灣農業,其實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觀光領域,尤其對大陸游客一定有吸引力。 對筆者來說,臺灣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旅游資源,應數人文氣息和鄉土情懷。很多人都知道南投縣埔里鎮有個聞名遐爾的日月潭,但身臨其境之后才發現,原來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竟然有著濃郁的人文氣息。 該鎮境內有個山巒環抱的“九族文化村”,以臺灣九個原住民族群的演變為主題,把歷史和現代、東方和西方、靜態展覽和動態表演融為一體,極富創意。但是,恐怕誰也想不到,這個旅游杰作的背后推手,原來只是一位名不經傳的企業家。 在相當程度上,埔里鎮的人文氣息大概也要歸功于濃濃的宗教情懷。在我星期日下榻的現代化的鄉村旅館“埔岳大飯店”,客房里至少有三個電視頻道在宣揚和傳播佛教的思想和精神。 在“九二一”大地震中,埔里鎮曾遭到嚴重摧毀。可是,在這次旅行中,我發現它不只已經奇跡般地復活,而且從人們的臉上也看不到當初的痛苦。埔岳大飯店十分好客的總經理呂映慈小姐說,這是因為埔里人的生存意志和生存能力都非常強。 那么,這樣的意志和能力又從何而來?從表面上,埔里鎮與其他普通鄉鎮沒有什么區別。但是,就在熙熙攘攘的幾條街道上,有一種景象使人難以忘懷。 在這個僅有八萬人口的小鎮上,我竟然發現有兩個規模很大的書店。圖書是如此之豐富,買書人是如此之眾,以至于我忘記了自己置身于何處。不用說在亞洲,即便在歐洲大大小小的城鎮,我也很少看到這種景象。它不只表明了臺灣出版業的興旺,而且更說明,臺灣寫書人和讀書人之間好像有一條相通的脈絡。過去幾十年,臺灣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其力量的源泉應該就在于此。 然而,在短暫的逗留和有限的接觸中,我也能夠隱約感到來自臺灣基層的不滿和怨氣。雖然他們不愿意當著我這個外人面,過多地批評某些現狀或者批評執政當局及其政策,但我還是能夠體會到,他們都非常關心兩岸關系,對臺海和平寄于很大希望,尤其需要進行某些新的改變,包括對大陸政策的調整。 我抵達臺灣前夕,臺灣“行政院”宣布允許大小金門實行人民幣兌換業務。抵達臺灣之后,我聽到不少人對此表示支持,但同時指出這個步驟來得實在太晚,而且依然太過保守,太過局限。諸如這樣的聲音,人們會在報端上經常讀到,但親耳聆聽,就更感真實。 此次在臺灣的主要參觀項目之一,是由多國選手參加的“日月潭萬人泳渡”活動。不巧的是,臺風“龍王”來襲,活動被迫取消。 次日,風止雨歇。在回返臺北的公路上,沿途的鄉鎮和村落在風雨洗刷之后顯得清新、靜謐和詳和。它們是臺灣過去幾十年“成功故事”的一部分,更是臺灣繼續進步和成長的基礎。 只是我隱約感覺到,它們現在需要更好的發展環境,更大的發展空間,也需要更多臺灣以外的人去發現和認識它們的成功經驗和優勢。而這一切,都需要政策的支持,需要內外環境的和平與穩定。在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后,臺灣再次創造經濟奇跡的目標,就會有更大的希望。
關鍵字: 印象 臺灣 讀者 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