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旅游概況
旅游概況:
海淀區占地面積 430.77 平方公里,轄 22 個街道辦事處、 7 個鄉鎮,戶籍人口 184.1 萬,常住人口約 300 萬。
海淀區科研院所林立,高等院校密集,經濟發展迅猛,文化旅游資源豐厚,中央、軍隊機關眾多,擁有首都政治和科技、教育、人才優勢以及文化、自然地理優勢等明顯的區位功能優勢和資源優勢,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之一。其中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是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國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輻射基地,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是環渤海地區京津塘科技新干線發展的“龍頭”和經濟騰飛的“發動機”。
正在加速建設中的海淀新區包括溫泉鎮、西北旺鎮、上莊鎮和蘇家坨鎮,面積約 226 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 53% ;區域范圍內有人口 10.31 萬人。海淀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發展區,也是首都西北部的生態屏障, 是海淀區實施“推進歷史性新跨越、建設現代化新海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型、田園式、現代化是海淀新區的建設目標。力爭用 10 年左右的時間,將海淀新區初步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高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基礎設施完備、交通網絡發達、現代化生活區;既有山水田園特色、又是生態環境良好的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區。
海淀區大力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打造服務型政府,優化投資環境。區政府推出 " 一站式 " 辦公及其它人性化服務,大大簡化了投資手續,增強了便民性;先進的電子政務讓企業、居住者足不出戶可進行各項申報、審核 , 辦理相關事項;政府設有招商服務辦公室、商貿資訊中心、企業培訓中心、綠色通道為投資者提供全程服務。海淀打造依法行政、務實、高效、富有親和力的新時代服務型政府。
海淀區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施全面、穩定、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抓住北京承辦 2008 年奧運會機遇,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產業,加快科技園區、北部新區建設,推進城市化進程,在未來 5 年中,向世界一流科技園區邁進。
特殊的地理區位和資源優勢造就了海淀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濃厚科技、教育、文化氛圍。這里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頻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互相滲透,形成海淀科技、教育與文化同步發展的戰略新格局,正在成為現代高科技創新的活力之區,文化品味高雅、文化氛圍濃郁的魅力之區,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和諧之區。近年來,海淀區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科普示范城區、全國“兩基” ① 工作先進區、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區縣、全國“雙擁”模范城和首都文明區等,生態建設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最佳人居環境范例獎。
投訴電話:
北京旅游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京動物園(beijing zoo)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大街,占地面積約 86公頃,水面8.6公頃。原來名為農事實驗場、天然博物院、萬牲園、西郊公園,是中國開放最早、動物種類最多的動物園,從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建園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北京動物園曾經培育和飼養了眾多珍貴的野生動物。現在共飼養各類野生動物490余種,近5000頭只,是中國最大的動物園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動物園。
中國最大的動物園 。位于北京西郊 。 明代為皇家莊園,清初改為皇親、勛臣傅恒三子福康安貝子的私人園邸,俗稱三貝子花園。東部叫樂善園,西部叫可園。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可園和樂善園合并,收集了一些動物,稱萬牲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 ,經全面整修擴充 , 辟為西郊公園。1955年改今名。全園占地面積50公頃,建筑面積約5 萬平方米 ,動物活動場地 6萬平方米 。各種動物都有專門的館舍,如犀牛館、河馬館、獅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羚羊館、長頸鹿館 、熊貓館、海獸館 、猩猩館、兩棲爬蟲館、鳴禽館、小動物園等。在此安家落戶的有中國特產的珍貴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白唇鹿、麋鹿(四不像)、矮種馬、丹頂鶴,還有來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動物如非洲的黑猩猩、澳洲的袋鼠、美洲豹、墨西哥海牛、無毛狗、歐洲野牛、法國獅虎(即父為獅、母為虎的雜交后代)等,共有動物570多種,7000 余只。兩棲爬蟲館分上下兩層樓,內有大小展箱90個,展出世界各地的爬行動物100 多種,其中有一種世界上最大的鱷魚——灣鱷。館中部建立的跨兩層樓的大蟒廳內展出了巨大的網蟒。北京動物園還成功地進行過動物的產卵育雛、傳種接代工作。園內有小溪湖沼、假山曲徑、綠林繁花以及兒童游樂園、動物活動場。園內還配有餐廳、商亭等服務設施。
關鍵字: 動物園 北京動物園 海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