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區旅游概況
旅游概況:
崇文區位于中國首都北京市城區東南部,是北京四個中心城區之一。它東望朝陽,西鄰宣武,北與東城接壤,南面毗臨京郊豐臺。崇文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已有700年的悠悠歷史,積淀了許多聞名遐邇的歷史古跡。崇文區,古時就是店鋪林立、商賈云集之處,成為當時京城首屈一指的繁華商業區。目前,崇文區已經定位為都市文化休閑區, 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是休閑旅游的好去處,文化文物游、體育休閑游和商貿服務游是崇文旅游的特色產品。崇文區歡迎您!
北京的皇城風范著實讓人流連忘返,在崇文區內以天壇公園為首,明城墻遺址公園為代表。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又經明嘉靖、清乾隆等增建、改建,建筑宏偉壯麗,環境莊嚴肅穆,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它以嚴謹的規劃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瑰麗的建筑裝飾文明于世界各地。天壇集明、清建筑技藝之大成,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珍品,是世界建筑藝術的珍貴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北京旅游的象征標志。明城墻始建于明永17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公園設計簡潔,保存殘缺之美。園內,古樹相互掩映,城墻綿延古樸,角樓深沉凝重,盡顯公園滄桑之感。
崇文氣候 崇文區地勢平緩,海拔48.5米,氣候屬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8度。
投訴電話:
崇文旅游投訴電話:010-67091096
北京旅游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天壇在北京正陽門外,永定門內路東。是明、清兩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聽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后,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于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 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繕、擴建。天壇有垣墻兩重,分內外壇,平面北圓南方,象征天圓 地方。外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面積270多公頃。
主要建筑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墻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內壇西墻內有齋宮,外壇西墻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天壇的建筑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有些建筑還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幾何學原理,因此具有重要價值。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樹木慘遭破壞。解放后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現在公園占地200公頃,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還有百花園種植了大量的花卉。近年又在百花園北新建了別具有一格的亭廊聯接的庭園,增添了園景。
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關鍵字: 天壇公園 崇文區 正陽門 百花園